第二十二章 有客上门 (第1/2页)

谢寸官听了王一丙的话,想了想就道:“我们不能再等了,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尽快得到这个组织的信息!那个老家伙看起来比较顽固,那就先继续熬着他!先审问那个小的,必要时,可以杀人!”

王一丙笑了笑道:“杀人暂时不需要,中国五千年,传下来的可不仅仅是灿烂的文化,刑讯这一套东西,也是博大精深!看那小子的样子,一个紧箍咒足矣!”

谢寸官听了,嘿然一笑。

刑讯逼供这一套东西,他也不是没接触过,这个所谓的紧箍咒,就是用铁丝或麻绳箍在人头上,然后用一根棍子绞,越绞越紧,让人疼不可忍。

这种方式的难受之处,就在于他是持续性越来越强的疼痛,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

因为人的头盖骨非常硬,相应的痛疼也就没有极限。

谢寸官好武之人,对于这种刑讯逼供的事情没有兴趣,就放手给王一丙这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去做。

看着王一丙出去,谢寸官重新为自己满上一杯水,然后打量着板垣恒康的房间。

房间很大,但摆设其实很简单,还没有客厅里豪华。

最著目的是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箱。有一张桌子,似乎是专门看书和写字的地方,不过,已经被打扫一空,那些带字的东西,都已经被搬到另个房间,让那个机要参谋去搜寻。看有没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桌子上道有一套非常好的文房四宝,谢寸官看了看,一方古色古香的徽砚,显然有些年头了。几支毛笔,明显是中国湖州出产的极品毛笔,也是有年头的东西。

桌子的一角还堆着一卷宣纸,看来这老家伙还比较喜欢书法<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谢寸官将那卷宣纸铺开。将砚台揭开,拿起桌上的一个水杯,在砚台里点一些水。然后拿起旁边的用了一半的半锭墨,轻轻地研磨起来。

书能静气!他从小也练过几年书法,虽然不算成名成家。但却也写一笔好字。

待到墨的浓淡适宜,谢寸官就将那半锭墨放下,从笔筒里捡出一支笔来,蘸饱了墨,提笔悬腕,就在练上写下了心意二字。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

其实心意并不仅仅是一套拳,而是中国道家思想同人体智慧结合的一门哲学。心意拳是道家的学问,这套拳同达摩祖师自然没有什么关系。

谢寸官从沪上心意进入武道,又兼习了戴家心意拳。练到后来,渐渐地戴家心意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了身体上。

这个其实也好理解,毕竟沪上心意创始人卢嵩高先生,得艺于周口,所以这套拳的根子。还在回民中。

当年姬隆峰先生传艺于洛阳马学礼,这套拳就有一支,流传于回民中间。

经过数代磨砺,三百年间,已经融入了许从回民的生活习惯,并同回教的武技渐渐地结合起来。终于成形于一种具有教门风格的拳术。

而黄士鸿半路出家,学艺于周口及上海,虽然悟性好,但他毕竟是个汉民。

且不说回教师父愿不愿完全传承于他,就从理解上来说,他对于回民的生活,还是不够了解,所以那怕师父毫不保留地传诀传法,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理解有无偏差。

所以,谢寸官从黄士鸿这里继承的沪派心意*拳,还是有些粗糙。

而自从跟田如文先生学习戴家心意拳,特别是练过猴桩之后,却有一种通透贯体的感觉。似乎戴家的猴桩身法,更适合于他。

而且,难得的是,戴家的立圆竟然与沪上的平圆互相之间不矛盾。

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将戴家得来的东西,化入沪上一派中,但现在看自己两套拳的整合趋势,似乎沪上的打法,渐渐地融到了戴家的身法中。

就目前来看,内田省吉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考验。

他感觉自己的拳,还有一点点欠缺。也许,自己应该再向田师请教一番。

在房间里左右无事,谢寸官就走起了劈拳势,脚下步如剪,手上如托盘。他一面练着劈拳,一面回忆起那天二次同内田省吉交手。

对方的身手确实快,而且套招套势已经练化了,出手根本不用考虑,就严了身体。

按说戴家拳劲如翻浪,阴阳相变之间,应该力夫间隙,但对方却能靠身法之转化,应变自己的劲道,真的是非常快。

怎样才能比对方快?谢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