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第八百三十六章:黎明前奏 四十六 (第1/3页)

那片金色的海洋里泛起不属于自己和泰拉的涟漪时,碧洛迪丝终于抬起头看向浮岛的方向。

“玛利亚·临光……”

碧洛迪丝轻轻念叨着那个少女的名字,知晓在那个少女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那是死亡的一瞬才能看见的风景。

超越时间与空间,人们的意识溶解成某种难以诠释的介质,汇聚在一起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

那里仿佛就是灵魂的归乡。

不过碧洛迪丝对那片空间有更加符合现实的定义:

源石真正的形态。

碧洛迪丝拥有旧人类的所有知识,提灯女神的石棺内封冻的那个人类将文明的所有都留给后来者,她侥幸地继承了那一切,所以她知晓人类对源石这种矿物的一切研究,以及那一切研究指向的一个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结论——

源石并非是一种物质。

旧人类的科技没有在源石内部发现任何微观结构,它不存在任何基本粒子,更别说展现出物理或者化学特性的原子和分子,它释放能量的方式也不是来自于内部化学键的断裂,而是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直接释放出庞大的能量,那种能量可以轻易且几乎无损耗地转换成任何已知的能量表现形式,完美得如同一个幻想。

人类文明就建立在这样的幻想之上。

由于源石那完全不符合科学定义的特性,人类对于源石的研究开始流向两个派别,一派认为源石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展现,或许是高维物质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因此物质形式无法被三维空间的文明完全解析;另一派则认为源石并非是物质,正如物质的基本定义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存在”这样的概念那样,源石本身是人择原理的证明,心胜于物的体现。

后者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源石的出现完美地解决掉人类文明面临的困境,这种无法溯源与解析,仿佛凭空出现的矿物让人类文明得以更进一步,如此的巧合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唯心主义的人择原理,即“人类对于世界的主观塑造,决定了世界的存在形式”。

因为无法解释源石的存在,所以两种理论都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不过那时候的人类更倾向于前者的解释。

碧洛迪丝,更倾向于后者。

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在被自己想要守护的世界与人民逼迫着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她的情感澎湃到了顶点。

那种剧烈的情感燃烧,令她的灵魂或许变得无比深刻,以至于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在躯体死亡之后并没有立刻消散,她也没有像是拉特兰教或者其他什么宗教团体宣传的那样去往什么死后的世界,而是在死亡的那一瞬,或许应该用“吸收”来形容那种感觉,她被自己体内的源石循环拉进了那个循环的内部。

循环的终点,她看见了那片金色的海洋。

现在,玛利亚·临光也看见了那个世界。

“那孩子,还真是爱着这片大地啊。”

只有极致的情感爆发才有可能熬过源石循环的洗刷,保持自身的意识来到这片意识的海洋,碧洛迪丝大概能猜到那个小姑娘抱着什么样的感情才能在死亡之后仍旧保持自我,因为那份诚挚的情感正在金色的海洋中回荡,如同浪涛微微荡漾。

“玛利亚·临光身上发生了什么?”

声音与身影同时出现在身边。

提灯女神的投影出现在载具的头顶,它看了一眼载具中昏迷不醒的萨科塔人,视线在对方消失的光环与光翼一顿,随后就移开视线。

“那个小丫头啊,她死了。”

碧洛迪丝看着浮岛的天空如同裂开一条两公里的缝隙般,恐怖的能量在夜色下凝聚,两公里长的能量聚集体亮堂得如同夜色的反转。

“死了?”

提灯女神也看向同样的方向,那一道恐怖的能量下,有金色的光点如同萤火虫般飞舞。

某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联系正在让范围内的源石活性化,无论是浮岛的能量炉芯,开始各种能量传输管道中的残渣,甚至是人们那早已冰凉的尸体,仿佛是天灾降临前那样,那些漆黑的源石开始泛起金色的光辉,然而毁灭的色彩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温暖。

不止是浮岛。

深渊之外,正在准备搭建冲锋道路的术士停下动作,准备赴死的骑士们停下呼吸,争论不断的参谋们惊愕地抬起头,共同的光辉渡过每一个人的躯体,就连人体内的源石循环都被点亮,可是却又与感染者的症状爆发截然不同,没有任何痛苦与癫狂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