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第八百三十二章:黎明前奏 四十二 (第1/3页)

人类文明在涉及战斗方面的发展,一直都无法在攻防上保持相应的平衡。

战争技术这一方面,人类文明在进攻方向一直要优于防守方向,这似乎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只有击穿敌人的防御才能够消灭敌人,从而使得战争有一个迎来结束的机会。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人类在战争科技方面一直在试图打造出最锋利的矛。

文明歼灭系列就是这一理念发展到极致的结果。

以直到人类文明迎来终结都尚未遇见的敌意文明为假设,将敌对文明的综合水平设定为凌驾人类之上,从一开始就以最后的挣扎为目的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战争兵器,就是文明歼灭系列的本质。

这一特殊的军事序列包含面向不同战场的各种类定型机。

每一类定型机都是人类文明对于该项领域战争技术的总结,每一次文明内部的技术革新总是最先在运用在这些定型机之上,使得这一系列的兵器一直处于人类文明的技术巅峰。

某种意义上,那让林逸的灵魂为之崩解的“红骑士”可以说是这些定型机的原型。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技术进行分类与取舍,优化集成在一个个面向不同战争领域的载体,就成了文明歼灭系列的武器。

“洛拉米亚”就是这一系列面向空间战的答案。

高速度,高火力,面对综合水平完全凌驾于己方的敌人时,“洛拉米亚”的定位便是以极限状态可以接近亚光速的速度完成突防,完成针对高价值会目标的打击。

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洛拉米亚”的推进方式分为三个阶段:

亚音速状态的“闪烁之光”模式:基础速度控制在1马赫以下,配合体内的空间定义装置可以实现短距离的空间跳跃,主要战斗模式与配合空间跳跃为主;

超音速状态的“音速机械”模式:基础速度将提升到1马赫以上,超音速范围与高超因素范围内不存在速度的上限,可以在当前速度下自由战斗,不过这个速度下空间跳跃装置将失效;

亚光速状态的“宇宙之翼”模式:亚光速状态下的极速突防模式,为了实现最大速度的常态化,所有能量将被消耗在速度的提升与维持,期间将失去所有战斗能力;

无论是哪一个状态下的推进,都要求“洛拉米亚”的体型必须小巧。

因此最后“洛拉米亚”的定形设计决定将“洛拉米亚”设计成一米四的人形机械,以星球时代的人类对比,也差不多就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高度。

这是向速度妥协的结果,可是体型的狭小自然意味着不可能装备大量武装,于是如何确保火力在很长时间内就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后直到能量武器的技术得到突破之后,人类文明才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洛拉米亚”放弃传统的火力打击模式,专门从能量炉芯中延伸出来两条流向掌心的通道,然后通过双手的能量压缩与收束装置,将能量以“剑”的形式向外展开。

星之剑(starsaber),“洛拉米亚”的核心武装。

极限状态下可以展开长达两公里的能量剑锋,哪怕在这种极限放射的状态下,剑锋的强度也足以切断人类文明建造的星舰外壁,同时缩短剑锋,能量锋刃的强度将会得到几何级的提高,最终如果只是以掌心抵住目标,以“刺击”的方式展开星之剑,足以粉碎包括各种特殊场能在内的所有防御形式。

除此之外,“洛拉米亚”的标准武装还包括专门为其设计的一个枪杖形式的射击强化装置,拿在手里可以将“星之剑”的能量以射击方式轰出,以及一整套配合的浮游战斗群,后者混杂有大量导弹发射模组,激光震荡器,场能发生装置,和各种各样的支援模组。

能量方面有一整套小型化的湮灭炉芯,可以捕捉自然界的物质进行湮灭反应提供能量,除去过载模式之外都可以完成能量方面的自给自足,实现永续驱动。

思维方面设置有强人工智能,那是在人类机械飞升之后,通过对人类劣化的灵魂进行解析后编译出来的人工只能,可以进行预设性的类人思考,配合体内的超算装置,它比大多数人还要更像是一个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洛拉米亚”都凌驾于泰拉人的任何个体之上。

那么,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十分地难以理解。

为什么卡西米尔的骑士还活着?

逐渐放晴的夜幕下有电光一闪,如果那是真正的光速,那么还能带来一点威胁,可是那光芒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