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当然,亦有自视甚高的,例如大庆的领导就歪过头去,说道:“丁辉。薛洁,你们可以去接触一下苏城,看看他们的实验室是怎么搞的。360万美元……不少了。我看,最好还是咱们搞自己的实验室。”

丁辉低下头,将他的双排扣大衣整理了一下,微微点头。

薛洁看看苏城,也没吭声。

等到午饭时间。就有人出面。招呼着众人前去用餐。

这个时候,大家松松散散的分开了,也就有人凑到苏城身边。询问起了细节。

并不是每个油田都像大*庆那样野心勃勃。诸如中原油田,产油量一天比一天少,基本是挖出多少钱的油,就要发多少钱的工资,这样的吃饭油田,好不容易有点收入。要么用来发福利,要么用来更新设备。至不济也要把钱投去勘探新油田,哪能花钱在研发当中。

虽然苏城投资1200万,产出了五六千万的收益,但这种事情,在领导们眼中可不是必然的。

这里的任何一个油田,都曾经大量投资于研究院,但能赚回来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基本上,假如石油部或国家有技术攻关项目,那各大油田都会像是猎狗扑食一样冲上去,可若是让他们自己出资购买设备,自己出资购买材料,自己出资进行研究,那就少有人愿意了。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其他国企中。

简单的说,大家的研发部门都在等——等着国家有技术攻关项目分派下来,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

对大中型油田来说,苏城现在的行为,就很像是国家技术公关项目。

由苏城掏钱进行研发,产生的技术可以由参与企业免费享受,产生的技术荣誉也归属于研发企业。所不同的是,以前没有专利,而现在苏城拿走了专利。

饭局持续的时间很长。

苏城不停的谈话,谈话。

最终,七个油田中的两个,中原油田和大港油田愿意尝试一(56小说最快更新)下。

苏城于是马不停蹄的赶往两地。他们的研究院都不算大,副厅级的单位,总共有三四百人的编制,但真正负责研发的不超过半数。

好在总有一两个能叫得出名头的人。从而继续分担聚合物驱的研发工作。

苏城希望下一代的产品能在1年内完成。若果哈利伯顿投入50个工程师和1000万美元的话,他就只能投入300个工程师和1000万人民币来对抗了整个六月,都在忙碌中度过。

7月6日。

大华实验室装修完毕。

全新的实验仪器,以及数量众多的研究员,将这里塞的满满当当。

一些三次采油所的研究员,以及中原油田和大港油田的研究员,都直接来到大华实验室工作。

苏城亲自拉开电源,点亮了实验室的第一盏灯。

继而,气相质谱仪、液相质谱仪也相继开启。

老谷深吸了一口气,道:“我以为,只有到北*京,才能用得上这么好的仪器。”

一群人都发出笑声,有点酸楚。但的确都是笑声。

商遨又是羡慕又是遗憾的,指着实验室中央的计算中心,道:“以后,你们就不用手算了,都有计算机来算了。我们留在三次采油所的人,可怎么办。”

苏城呵呵一笑,道:“商所长要是想来。我是倒履欢迎。”

“我不行了,光看现在的年轻人……总不能站着茅坑不拉屎。”商遨说了一句粗话,倒是让气氛轻松下来。

孙立宪抱着一叠书,从几个人面前飘过。

商遨呶呶嘴,道:“这小子,我上次见他的时候,把一尺厚的经验表都背了下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吃啥长大的。”

他特意用手比划了一下。

材料力学。直到21世纪,仍然免不了许多的经验公式和经验表格,遇到问题去查表,一查查一天的事,也许每天都在发生。于是一个材料力学的学生,可能就用一辈子去查表了。

只有极少数的变态级人物,才会试图将那些毫无规律的实验结论背下来。

孙立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看着他,苏城也很是无语,道:“商所长。这些年轻人和普通的大学生,还是有点区别的。”

“那你的眼光怎么这么毒,就让你给找到了。”商遨的心情其实不错,聚合物驱得到数个奖项,他也就有资格晋升所长了。

几个人正说着,小杨主任从外面跑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