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这一番话说得本雅克图两眼放光,掉过头来又要行礼,却给冯虞一把扶住。“行了行了,你要说什么,我已尽知。思献与我常在一处,你随他学易,同时即可常与我相处。但凡用兵做事,你自可旁观。有何想法,询问也好,切磋也罢,我来者不拒就是。至于那拳法,我是每日晨早皆要打上几趟,也不避人。思献如今也已学了半吊子,日后你若有兴致,只管来看便是。”

本雅克图大喜,退后两步,冲着二人深深一躬。“这不算师礼,却是铭谢两位不吝赐教,提携后学。”

冯虞笑道:“忒多礼了。这样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日已晚,明日还要议事,咱们就此别过。”。图恭恭敬敬将冯虞、陈琛等人送到馆驿门口,又一番千恩万谢,这才话别。

路上,冯虞、陈琛相视莞尔,吃饭还吃了个徒弟出来。陈琛笑道:“明日议和,师傅总得给徒儿留些颜面吧?”

冯虞一撇嘴,“凭什么?要也得是徒弟孝敬师傅。这个,一事归一事,各为其主。若是怀了私心,反让人家看低了咱们。”

第二日议和,冯虞与本雅克图言谈间倒是融洽许多,可落到划界上头,却是不相让了。本雅克图对着舆图,将

着甘肃、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山海关、V州、广宁、三万、沈阳、鸭绿江口,划出一条线来,说道:“现下两国沿此线各控南北,以此划界,无需进退,是再公平妥当不过了。”

冯虞连连摇头,“贵使所言,有几处大大不妥。一、河套素为我中原所有。洪武年间,我大明设东胜卫,防地已延至套外。景泰五年,瓦剌内讧,也先被杀,残部南下。景泰七年太师来所部两千余人避入河套。之后,来、阿罗出、毛里孩、加思兰、罗忽、满都鲁诸部先后入套皆是冬季冰封入套,春季河冰解前出套。我大明宽广为怀,允其借地过冬。直至成化六年以后,才有部族住牧于河套。不过,我大明从不曾有弃地之说……”

本雅克图驳道:“成化八年,陕西巡抚余子俊筑长城,起于黄甫川,止于定边营之西。此后王琼代为巡抚,筑长城,东起花马池,至止横城堡。河套自此在长城以外,不归大明所有。”

冯虞冷笑道:“长城不过是兵备之所,我大明何曾说过以长城为界?筑城之后,官军连年出兵河套搜套,驱逐窃地之徒,可见河套治权犹在我大明。且我九边镇将屡屡出塞巡边,塞外蒙古百姓若与汉民有所纠纷,按例皆由边镇调停裁夺,如何说我大明之土仅在长城以内?若说治权,本官正要说第二条。如今鞑靼右翼自立,往西又有瓦剌,达延汗治权何在?可有权代人划界?再有,往西说,朵颜三卫累世为我大明藩屏,兴和、开平、全宁以南之大宁都司辖境,为我成祖爷赐予朵颜三卫栖身之地,如何成了你鞑靼疆土?”

冯虞又说道:“且大宁紧临我京师、遵化腹心之地,若是委于他人,岂非我心腹之患。本官奉劝一句,鞑靼若据此地,为取祸之道。中原若自顾不暇,或能嚣张于一时,圣君名将一出,必提兵北进,灭此朝食。当初匈奴据河套、占辽东,控弦六十万,国势与你鞑靼相较如何?正是匈奴单于欺人太甚,迫得汉室君臣卧薪尝胆,誓灭国仇。汉匈三十年苦战,我汉家儿郎三战三捷决胜千里,封狼居胥,禅姑衍,临翰海而还。而今大漠依稀,匈奴安在?”

喝了口水,冯。虞手指舆图说道:“两国疆界,肃州至宁夏镇一线,按你方才所划走向。往东,河套为我大明疆界毋须再议。不过,数十年来,不少蒙古部族已在此定居放牧,朝廷体恤万民,允其寄居于此,册封各部头领为土官。只是,各部民须受朝廷约束,按时交纳赋税,官军定期巡视。至于东段国境,由东胜至兴和、至开平、延潢河至朵颜三卫辖地、至奴儿干都司。鞑靼若肯纳此线,便可缔约,开市易俘都好商量。若不纳,下月本都护便统天兵,与你家可汗会盟阴山。”

冯虞如此之强横,大。出本雅克图意料。“冯、冯大人,这是从何说起?即便是双方持议相左,尽可促膝深谈。哪怕划界不成,也可求同存异,先订和约,为何非要刀兵相向?再说了,我蒙古将士勇武善战,飘忽如风,又是以逸待劳,只怕大人你深入漠南,未必便能讨得便宜。”

冯虞笑道:“呵呵。,贵使,你看看此番和议条款,互市、易俘,皆是你方有所求,与我大明有何好处?至于说两方战力如何,当日在辽西,我军仓猝应战,便可击破你十万大军。如今若再战,胜负自然不难想见。至于你所谓鞑靼骑军来去无常,往日或许如此,如今却不然。你家大汗正欲西向用兵,大军、粮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