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单以武学而言,李丘平早已在心中认定了洪无道才是史上最强高手。凌无尘不必说。便是精通佛门绝学地达摩祖师,应该也逊其良多。这从两人留下的武学典籍就可以看出来,少林绝技以强身健体。护教降魔为主,而洪无道传下地《灭道十三卷》,则无一不是上窥天道的绝顶秘学!

达摩祖师的境界说不定要胜于洪无道,但他凭的是高深的佛学,论起武功来,只怕连凌无尘亦有不如了,正道人士评凌无尘为白道最强高手时,不可能不将这少林宗师也算进去!

以洪无道的修为,若要荼毒天下,为祸之烈用脚趾都可以想象出来!但其人武功大成时,忽然莫名其妙地要手下人都转为正道,这看似荒谬,其中只怕就有观止大师说地道理存在。

观止大师见李丘平频频点头,便接着道:“你想到了!没错,修炼者无论到了什么境界,必然会受限于某一束缚。好比达摩祖师,他老人家修炼时必然遇到过类似情况,他遇束缚时若是放纵心境,则有违天道,永远不能有大成的一天,但放纵之下却可能让其纵横一时,名动天下,直至遇到另外一位能克制他的人出现。而他老人家显然是选择了克制,这样一来,倒是达到了极高地境界,但却终于一生清修,远离人世!”

李丘平点头表示明白。观止大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简单地说,就是境界越高,离世越远,若抛不开功利杀戮,凌驾众生等心境,则又练不到那般境界,这束缚正是出自于本心,造物之奇委实妙不可言!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武林中的高人在武功大成后,往往都选择了隐世而修的原因。

“那怎么样才能超越束缚更进一层呢?”李丘平问道:“还有,大师您刚才说我选择了最困难地一条路,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修炼者到了某一层次,杀戮之念是常有的事,这个和尚也不明白是为什么,但我猜或者这是咱们人类最深层的本能和欲望,亦有可能。”

观止大师笑道:“我佛家人曾有云: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小友你可知这佛门第一戒的因由?”

“难道,就是为了破除这束缚?”李丘平讶然问道。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样去理佛门杀戒的,不是说戒杀乃慈悲为怀吗!

“这番话也就只能和你说,要与北宗的那些人论来,只怕和尚又是要大不受待见了!”

观止大师大笑道:“空门中有无数迂僧蠢材,自以为严守戒律,将经书背上几万遍,敲穿它几十个木鱼就可以得道成佛,隍磐飞升了,实是好笑之至!想来当初佛祖也曾因有这么一帮愚蠢弟子而头痛,于是便定下了这种种戒律,目的是强行引导众弟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以期有朝顿悟!不过可惜,世人之愚实是令人叹为观止,这好好的引导之举居然就变成了如今的清规铁律,还不容人有丝毫置疑和辩驳!可叹,可笑!”

笑过后,观止大师接着正色道:“面对杀戮之念,修炼者要么顺意而为,杀欲杀之人,要么择善而从,杀可杀之人,或者便如我空门中人一样,强行克制,一律不杀。而你的问题在于,你虽然选择了第二种,却还执着于寻究自己杀心的根源,以及以何种手法杀人的细末枝节。这看似小道,具实却蕴藏着极其奥妙的道之根源,要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事是不可解释的,走这样的一条路,你终一生精力也未必会有答案,而事实上要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却未必只有一条路走!”

“大师的意思是,只要达到了某种更高的境界,某些问题也就自然知道了?”李丘平问道。

“我不知道。”观止大师道:“不过你说的,正是解决你本身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李丘平不是太明白,刚欲追问时,忽见观止大师两手平举及胸,紧扣如花蕾,无名指斜起,指头贴合,眼中神光湛然,庞大无匹的精神力似乎带出了隐隐光华,由他周身散发出来。

李丘平剧震道:“厉害!”

观止大师放下双手,精神力自然散去,欣然道:“你察觉到甚么呢?”

李丘平道:”小子感到大师变成崇山峻岭,任谁都不能动摇大师分毫。”

观止大师点点头,道:“你的路上,有一道千丈深渊,但这深渊却仅有尺余宽,深渊之前则不过是沟渠一条,你若跳过了深渊,和尚可以帮你过了那沟渠,但你若定要下这深渊去看个究竟再爬上来,和尚则只怕没有这个时间等你了!”

李丘平陷入了沉思,观止大师也不打扰他,便安静地等在一旁。

过了一阵,李丘平疲态尽显,便似与绝顶高手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