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第1/2页)

好书推荐: 仙堂

夏侯渊和乐进一道引兵到了蕲春境内,选了处地方藏身,又遣斥候扮作渔夫,每日里只在江边打渔,探查吴军动静。这日夏侯渊与乐进正在帐中坐谈,忽然斥候来报:“将军,吴军船队已进入蕲春境内。”

夏侯渊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问清楚舰队规模与旗号后,就看向乐进道:“文谦,孙策来矣。”

乐进把手中棋子一抛,也站起来笑道:“既如此,你我便一道去迎一迎这江东之主罢。”

夏侯渊表面上满不在乎,似乎不把孙策放在眼里,实际上心里却是格外慎重。乐进也是如此。论资历、论辈份,他们和孙坚是一辈的,可以算做是孙策的长辈。而且他们也是戎马一生,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他们可以轻视孙策的年龄和战场经验,但不得不尊重孙策的地位和本事。

现在他们两个老的打一个小的,还是偷袭。要是打输了,这传了出去,岂不是为天下人笑?来之前夏侯渊与乐进就决定了,既然要打,那就要打得漂亮,而且一定要胜!

看看到了蕲春境内,孙权就问陈武,要不要去知会蕲春令一声。陈武看了看天『色』,就道:“天『色』不早,再行十里,便靠岸休息。不过军情紧急,就不用知会地方了。明日一早,便立时行船,赶往夏口。”

陈武是纯粹的武将,不太喜欢与地方官搅在一起应酬。反正他又不在蕲春驻军,只是过境罢了,何必惊动这许多人。传令下去后,船队的速度,就渐渐缓慢了下来。大船上放下十数只艨冲,上面站满了斥候,他们『操』舟率先而行,去侦查地形去了。

远远,看见艨冲,这边曹军的斥候就打算撤退了。都是搞侦查工作的,这渔夫假扮得再像,身上的味道,那也瞒不过吴军的鼻子。知道来的是孙策统率的吴军精锐,曹军斥候不敢怠慢,只能选择撤退。

吴军并没有发现曹军斥候,搜索大江和江岸之后,便派人回去报信,传递安全的信号。于是不久之后,庞大的船队就缓慢的靠近了吴军斥候精心所选的一处扎营地。这里水流缓慢,水深也够,前方还有一道非常高的江崖,很好的抵挡了江风的吹拂。而岸上,越过一片滩涂,就是一片平坦干燥的地面。真是再好不过的扎营之地了。

陈武与董袭看了地形,也很满意。如果有敌军来的话,敌从江上来,他们除了水战,还可以从容登上陆地应战。敌从陆上来,陆地上他们设立的遍地鹿角、坑道,就是行军最大的障碍。敌军被阻,船上的远程打击武器,分分钟可以教敌军重新学做人。

那若是敌从水陆两路来呢?啊哈哈哈哈,开什么玩笑。江夏的曹军现在有这么多兵力吗?自己这里可是二万正卒,加上辅兵、民夫,不计其数。别说前方还有周瑜、程普等人的防线了。就算曹军能越过周瑜的防线,能到达这里的,又能有多少人?

所以陈武和董袭,压根就没考虑过敌袭的可能。在他们看来,这是完全不可能有取胜机会的事情,曹军怎么会以卵击石?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少股曹军会来『骚』扰,好拖延他们的行程。这是完全可能的,毕竟几万人马的动静,要说曹军不知道消息,陈武和董袭第一个就不信。只是这少股人马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陈武和董袭没想错。以他们的军事素养,所做出的推测,完全正确。但他们只是少算了一件事。就是他们打的是孙策的旗号。他们在船上日夜与孙权相处,差不多都快把这事给忘了。孙策和孙权可不一样。虽然这两人是亲兄弟,但在夏侯渊眼中,默默无闻的孙权比起执掌一方的孙策来,差的何止十万八千里。

所以,敌人真的来了,来的不是少股曹军。而是倾巢出动的曹军。在营中,夏侯渊与乐进正在议定计策。

时值冬季,北风正盛。乐进就大胆的提出一策来:“以精锐自陆地猛攻敌之大营,吸引敌之战力。而后以朦冲而盛引火之物,顺流而下,直扑敌船,借北风之势,以火攻之。敌必大『乱』。”

夏侯渊听得目光闪动,抚掌大笑道:“如此,你我便可于万军之中,取孙策首级也。”

计较已定,夏侯渊就与乐进争起了主攻的任务来。谁都知道,率部自陆地进攻吴军,以此来吸引吴军的火力,是何等的凶险,又有孙策这等骁勇之将,说不定一个不好就回不来了。越是如此,二人越不肯相让。

争到最后,二人相视一笑,就道:“既如此,不如同去。”孙策也不可能是一个人来,身边必定有护卫大将。他们一个人应付起来就足够吃力的了,不如二人同去。两员曹军大将,足够孙策安心对付了吧?

两员大将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