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迁都之心 (第1/2页)

翌日。 雒阳城。 晨光熹微。 刚刚进入五月中旬,董卓就连续收到了两条噩耗。 先是雒阳之北的牛辅来报: 因骁骑校尉曹操设计,麾下大军损失五万。 而且曹操还将白波谷的郭太一网打尽,如今的曹操已经拥兵数万,不可小觑。 又是雒阳之南的郭汜: 刘备无心讨伐孙坚,不仅携大军入城,而且还包围轮式,妄图里应外合,火烧轮式。 同时郭汜也提到了,刘备手下大军也有万余。 这两份军报发过来,让董卓的危机感,空前强烈,立刻召集了手下人前来商议。 李儒自是不必说,作为董卓的心腹,自然不可能缺席。 与此同时。 因为吕布,郭汜等人的空缺,坐席上的武将,就只剩下了徐荣和张济。 只见董卓高坐上首,将这两份军报递给李儒等人去看。 “文优,你怎么看?” 董卓腆着个大肚子,横肉满布的脸上露出些许凝重,目光沉沉地盯着李儒,同时不悦斥责: “没想到这刘备竟然想火烧轮式,果真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闻言,李儒抚了抚羊须,看着几案上郭汜上奏的军报,冷笑一声。 刘备都入了虎口,郭汜都能让他再跑了! 果然是个废物。 李儒目光满是阴狠,等董卓再次不耐烦地出言催促时,这才缓缓开口: “刘备不可能投诚,相国不必费心了!” 话落,没等董卓开口相问,李儒就继续道: “刘备手下定有毒士相辅,单凭这同归于尽之法,便可知一二。 郭汜不是刘备和孙坚的对手,他们攻入雒阳,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相国,须得早做打算啊!” 李儒说得诚恳,但董卓闻言,却颇有些忧愁。 打算?打什么算? 高官厚禄,风花雪月,刘备都不要。 拉拢不过来就算了,偏如今他就是想出兵攻打刘备,也分身乏术! 毕竟,除了刘备,还有曹操、袁绍和孙坚呢,个个都是硬茬子! 连董卓都能想到的事情,李儒又怎么会想不到? 只见李儒长长叹息一声,瘦削的脸上带着一丝狠厉。 他缓缓起身,走到董卓身前,开口问: “相国可曾听闻,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目光中满是疑惑,摇头道: “此乃何意?” 闻言,李儒双手背于身后,边缓缓踱步回坐席,边开口解释: “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 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 “如今,温侯、郭汜与牛将军分别领兵与袁绍、刘备和曹操对峙。 刘备和曹操都不简单,且一心向汉,如此僵持下去,对相国并无好处。 与其如此,何不如迁都长安? 天道轮回,天命所归,相国只有回长安,方可无虞!此乃天意啊!” 闻言,董卓倒是动了心。 对啊,何必在雒阳跟刘备他们硬刚? 只要有小皇帝在手里,何愁不能享尽荣华? 随后,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儒,手指指着李儒,张嘴笑出了声音: “不愧是文优啊!” 李儒下巴微抬,神色之间颇为高傲。 但看着喜形于色的董卓,李儒瞥了一眼端坐席上,一言不发的徐荣,又缓缓开口: “相国,这迁都尚需一些时日,郭汜毕竟手握五万大军,拖延些日子应是无虞。 但牛将军那里,倒是未必,不如派徐将军前去相助一二?” 话落,董卓也想到了自己那个胆小的女婿,也无甚异议。 他看着徐荣,威声下令: “徐荣,你即刻率军出发,前往河阳,相助牛辅。 切记,守住城邑,拖延时间便可!” 徐荣闻令,立刻起身,双手利索的一抱拳,铿锵有力的声音落下: “是!” 说完,扭头就走了出去。 看样子,也是打算星夜兼程,前往河阳对抗曹操。 目送徐荣离开,李儒想到雒阳的繁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再度开口谏言: “相国,迁都之事并非小事,料想朝中那群该死的朝臣们定然会跳出来反对。” 说到这里,董卓也颇为不悦: “哼,不管怎么收买,这群人总是不识相!” 李儒的羊须一抖一抖,明明一身儒雅之气,但张嘴说出的话却极为狠毒: “这群人,就是心存侥幸!在下有一计,可以为相国解决这群墙头草!” “文优尽管说来!”董卓浊目中闪过精光,开口道。 李儒眼中露出些许偏执,出言便道: “以杀伐震慑之!” “朝臣正是因为还对天子抱有希望,又自恃身后有家族支撑,这才敢屡屡与相国为敌! 依在下看,不如先杀了弘农王以为震慑,而后将所有反对的朝臣,夷灭三族,抄没家产,以取得财帛。 毕竟我们此行迁都长安,路途遥远,与其带着这些拖后腿的朝臣,还不如多带些财帛。 这雒阳城的百姓亦然,若有不服者,皆按上言处置。” 董卓闻言,也是暗恨。 瞬间就想到前一段时间,刘协还从他这里打探刘备的消息。 后面还翻阅了族谱,趁机给了个皇叔的名义。 倒真是聪慧啊! 思及此,董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