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第1/2页)

太子丹和荆兄分明是为了天下大义刺杀暴君,结果现在却反而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笑柄,再没人称赞荆兄的英勇无畏。 高渐离听说这件事时目眦欲裂,恨得几欲咬碎牙齿。 可叹荆兄一世英名,竟毁于此地。 游侠重义轻利,名声比命更重要。高渐离绝不愿见到自己的结义兄长一辈子背负这样的笑名,所以他主动争取到了这次出使秦国的机会。 回到使者居所的高渐离掀开衣袖,看着自己手臂上刻着的“忍”字,告诉自己不能轻举妄动,要等待时机。 荆兄刺秦失败是因为低估了暴秦的掌控力,秦国法度严明,不像燕国那样处处是漏洞。而且那个时候击杀秦王确实用处不大,刺秦成功恐怕也能为其他五国做嫁衣。 但自己不同,高渐离已经吸取过教训了。 他眼瞧着秦国不会停手,接下来肯定要和楚国打个你死我活。现在不就已经在进攻楚国北境了吗? 楚国军事同样很强大,经历过赵国李牧一事,肯定不会重蹈覆辙自灭名将。如此,两国交战很有可能两败俱伤。 那就是高渐离等的好时候! 秦国将楚国打残了,韩、赵被灭,秦国自己也元气大伤。他再想办法刺杀掉秦王和太子,燕国就可借此机会崛起,称霸六国。 当初秦国兵多将广,秦王死了他们可以兴兵复仇,可以后就不一定了。没兵没将,只能被迫忍下刺杀的这口气,根本别想报复燕国。 高渐离深吸一口气,拿出自己的筑来到庭院中,坐下击奏起来。 他需要通过音乐平复内心,也需要示敌以弱。他知道附近肯定有很多秦人在监视自己,他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想要刺杀秦王和太子并不容易,高渐离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把武器带进去。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利用自己的音乐造诣。 秦国蛮荒之地,只怕没听过多少美乐。以他的演奏水准,不信秦人不心动。 而以秦王和太子的嚣张,当年他们的先祖昭襄王连赵王都要命令对方鼓瑟奏乐,更何况他一个小小使者? 高渐离已经在筑中灌满了铅,但凡给他机会近距离为两人演奏,他就可以挥筑砸死那两人。 优美的筑声果然吸引来了不少秦人围观,高渐离不为所动,依然沉浸在音乐中,仿佛只是一个单纯的爱乐之人。 嘴上说去劝秦王的扶苏其实根本没去,他去六英宫逛了一圈,又回到太子宫中了。 侍人前来,将高渐离的反应诉说了一遍。 扶苏慢悠悠喝完蜜水: “不必管他,让他弹就是了。人家愿意免费为你们奏乐,有空的都可以去听一听,感受一番六国乐曲的熏陶。” 晚间带着孩子们去父亲那里蹭了一顿饭,然后将小崽子都赶回去睡觉,扶苏这才说起燕国的事情。 秦王政记得高渐离这个人: “荆轲的结义兄弟?” 之所以对他有印象,是因为当初扶苏说起荆轲刺秦时,顺带提到了后来有个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这个高渐离同样刺杀过父亲,目的是为荆轲报仇。 秦王政原想在处死荆轲之后,让燕国把高渐离也交出来。不过后来事情太多忘记了,没想到对方居然自投罗网。 扶苏则道: “我见高渐离此番前来,应当就是为了复仇。不过他是燕人,不一定肯轻易动手,倒不如给他创造一个机会。” 秦王政立刻理解了儿子的意思。 若燕国未灭,高渐离顾念故国会举棋不定。可等到那个时候就太久了,而且那时他再刺杀秦王,对秦国来说就没了任何意义。 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大秦即将攻打燕国的前夕,高渐离刺杀秦王失败。于是秦国大怒,以燕国两次派使者刺秦为由,光明正大地发起灭燕之战。 秦王政有点不高兴: “寡人灭魏都没找这么多借口。” 之前灭韩,那是韩国妄图疲秦。灭赵,是秦赵世仇。到了魏国,根本没找借口,想打就打。 他燕国算什么东西?还要大秦找那么多理由? 若非此前燕丹和荆轲成了笑话、攻魏又需要做准备,秦国根本不会放任燕国。至少要发兵攻打一场,给燕国一点教训,否则大秦颜面无存。 上辈子李信就是在这次行军中完成千里奔袭,把燕王喜追杀得远遁逃窜的。这辈子省去了这场战役,直接掉头攻打魏国。 秦王政因此心里不痛快,这才频繁让大军“异动”,吓唬燕国,也算出一口恶气。 扶苏亲自奉上茶水,熟练地哄人: “父亲有所不知,燕地庶民远比魏地不服管教,若不打压下他们的气焰,大一统后难以管理。” 所以秦国就得站在制高点上压制燕国,把灭燕塑造成符合道义的。而且燕国屡次冒犯秦国,是他们燕国理亏,燕民就算恨秦也很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