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第1/2页)

“幸而之前修了郑国渠,否则关中怕是找不出那么多能置换的良田。” 下田换走上田,士兵肯定不乐意。 秦王政道: “但关中良田也有定数,到后面迟早要大规模迁人出去。” 扶苏点头: “可以先从河洛一地开始,那里是关中门户,离得不远。” 东出函谷关就是河洛平原,即后世的河南。这里同样良田沃土无数,而且离秦地还近。 要是不考虑现实问题,其实将七国人口打散混居,是能最快同化六国之民的办法,还能摧毁六国残余的风气。 可惜这种操作根本不可行,只能梦里想想了。 现如今大秦能做的只有搜罗六国史书,不许民间私藏。这样等再过几代人,新生儿就不知六国、也对六国彻底没有归属感了。 秦王政一开始的想法是彻底销毁那些史书,扶苏觉得这样太浪费了。 谁说六国史书只能成为六国旧贵族动摇庶民的工具?他们完全可以反过来,利用史书反将一军。 扶苏把公子高叫了过来,让他去修六国史书。 公子高:“啊???” 扶苏解释道: “你去将记载中各国君主的昏庸事迹都摘抄出来,编成书册。学史可以明智,不如就将历史作为官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吧。” 与之相对的,也要把秦国君主的英明决策也摘录一份,加入其中。 不就是拉踩吗?这个扶苏可太熟练了。 公子高:还、还能这样? 公子高恍恍惚惚地离开了,他得到了长兄的特批,提前从六英宫毕业,去藏书处找了长姐阴嫚。 阴嫚幸灾乐祸地看向他: “哟,又是个来写教科书的?” 公子高沉痛点头。 阴嫚追问: “你要写几份?” 公子高数了数: “可能……至少七份吧?” 战国七雄,各来一份。 阴嫚听完来龙去脉,不怀好意地指点: “错了,七份怎么够呢?战国虽然只有七雄,可往前数诸侯国数量可远不止七个。” 公子高:“啊?不是吧?!” 阴嫚:“怎么不是?你就说吧,晋国的昏君要不要记录?吴越争霸这么经典,是不是得记?” 阴嫚可有道理了。 她觉得大兄既然想培养大秦自己的高官,那就不能只搞战国七雄之间的拉踩。学史明智既然这么重要,所以不能只学秦国的优秀经验。 反正别的国家距离那么久远了,也不是被秦灭的,写点他们的优秀事迹也没什么。只要六国史书的摘选里不提正面典型,那就问题不大。 这些天阴嫚自己编教材都编出经验来了,一番指点把本来就有些书呆子傻气的公子高成功忽悠住了。 “我懂了,长姐!” 公子高抛却了要加很多班的烦恼,眼睛里写满了斗志。 “我要先整理一版六国国君的昏聩操作出来,用词尽量通俗易懂,方便传播给六国庶民。然后再写一版比较复杂的,搭配上分析,教导官学的学子君王都做错了哪些。” “接着整理大秦的明君和贤臣,同样要分析他们的行为,供学子参考。而更久远的其他诸侯国,则要优劣皆有,学习他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教训。” “对不对?” 阴嫚赞许地点头: “你果然是所有弟弟妹妹里面,最有悟性的那一个,就是这样!” 公子高摩拳擦掌: “那长姐,我现在开始编写了。” 阴嫚:“去吧去吧。” 忽悠完二弟,阴嫚立刻去找大兄邀功。 看她多机灵啊,把大兄的计划完善得这么好。所以可以多捞点弟弟妹妹过来帮她减轻负担吗? 扶苏大手一挥:准了。 很快,年纪最大的一批公子公主被从学业里解放了出来。他们本来也学得差不多了,提前毕业没什么问题。 就是之前他们需要上午上课、下午去工坊当管事。现在变了,变成上午去给阴嫚帮忙、下午继续当管事。 大家原还以为自己是得到了解放,后来才知道自己天真了。 给长姐打下手远不如在先生那里上课轻松,上课还能悄悄走神休息呢。在长姐面前,偷懒那是休想。 藏书殿里充满了阴嫚给人派活的声音: “三弟,快去给我找找道家的典籍,要找一本写了……” “五妹,让你找的书找到了吗?” “那个谁过来一下,我考考你。这一句和这一句的观点,你觉得哪个更适合我大秦?” “不知道?那你平时上课怎么学的?” 找书就算了,还要应付长姐突如其来的拷问。 太恐怖了。 秦王政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欣慰: “不错,这样便能学以致用,不算白学了。” 扶苏深以为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