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第1/2页)

第三条是转移资产,在更安全的地方建造壁垒,保证自家的延续。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贵族们对这一准则倒是奉行得很彻底。但有的时候,给自己留的退路太多,反而不妙。 这三条里,贵族只要随便任选一个坚持下去,别做个三处留手的八爪鱼,或许都能迎来好的结果。 偏偏他们贪心,每条都想试试。 不全力支持楚国,楚国必灭,投入给楚国帮忙抵御秦军的兵粮自然就打了水漂。 不全力支持昌平君,昌平君也撑不了多久,支援昌平君的兵粮同样要打水漂。 最后自己留下那点资本,关门自保时就会陷入之前空耗了许多资源的尴尬境地,缩短能够抵抗秦军的时长。 秦王政挑眉: “如此更好,贵族出力不多,灭楚将十分轻松。” 与其对付一个团结一心的楚国,他更爱逐个击破。 楚国散落的贵族部落再多,也是散在庞大的楚国土地上。离得远的没办法迅速跑来支援,他们可以从边边角角的偏远地区一点点清理过去,最大限度地克制贵族们的互相配合。 到时候就让秦军大兵集结攻打部落,不管什么杀鸡用牛刀,绝不分兵。只要他们不分兵,一股股跑来支援的贵族小部队就是来送菜的。 楚人想赌秦人急于立功且粮草不够,为了效益最大化会选择分兵,同时攻打多个部落。 但大秦偏不这样,有三晋贵族和齐国送来的粮草,浪费一点就浪费一点,总比士兵大量战死要强。 扶苏也笑道: “昌平君误以为我们留下边境土地,是担忧庶民在此耕种没什么收成还要白送性命。却不知那是为屯田准备的,大军就近种田,也省了运粮的损耗。” 如今道路难行,全国驰道还未铺设开来,士兵运粮比较费劲。 负责运送粮食的人自己要吃饭,赶路速度又快不起来。于是造成了十份粮食运到目的地,可能被运粮兵吃得就剩一份的困境。 墨家在努力改进运粮车,目前成果还没出来,他们已经忙到开始要求秦王去把公输氏的子弟一起抓来帮忙的地步了。 但公输氏最出名的鲁班虽然很懂机关术,他的后人却没多少水花,请来之后也不知道能帮上多少忙。 无所谓,先让齐国把人送来再说。 粮车改进遥遥无期,驰道修建也不能一蹴而就,他们总不能提前去楚国修路。所以只能选择不是办法的办法,在楚魏边境就近种田。 庶民种田的收成要留一部分自己吃,士兵屯田就不一样了,能够集中分配。 只是到底派谁去屯田,这件事朝中还有争论。 秦王政倒是并不怀疑将军们的忠心,只不过他身为君王必须考虑朝堂平衡的问题。如今三晋中两家都为王氏所灭,无论是秦王政还是王翦自己,都有让王氏暂且退避的意思。 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会造成朝政失衡。 这不是君主忌不忌惮的问题,秦王政不至于怕王氏功高震主,但王氏一定会因此成为全朝野的靶子。 人性如此,你家太风光了,别人家就要嫉妒。毕竟不把你压下去,他们哪有出头之日? 倘若楚国太难灭,王翦自然不能为了王氏的安危就敝帚自珍。他会以大局为重,冒着风险领大军灭楚。 可如今由于太子扶苏和昌平君的一系列操作,灭楚难度大大降低,王氏倒是没必要硬着头皮上了。 在战术讨论的会议上,王翦主动提出可以配合诸位将领。他擅长稳扎稳打,不如坐镇后方负责屯田和把控大局,在前面出风头攻城的事情,交给其他功勋家族即可。 这是王老将军在许诺给大家兜底,如果哪一方战事不利溃败了,他可以及时支援稳住局面。 但是如果大家的攻城十分顺利,王翦自然不需要出来刷存在感。王氏可以借此得个屯田调度的功劳,却不至于扎眼。 像这样有收获、收获却没多到让人眼红的程度,正是如今的王氏最想达成的结果。 不过这个安排需要考虑一件事—— 王翦笑问秦王: “不知王上可愿派臣在要地屯田?” 若是让他去屯田,就得给他足够的士兵。毕竟种田要人手,运粮要人手,出现兵败前往支援更要人手。 让他一个军功卓著的老将带着那么多人在边境种地,有兵有田还有粮。只要他想就此自立为王,秦王是很难阻拦住的。 更危险的是,那个时候秦国在和楚国打仗。 别的将军带兵深入楚地,他王翦可是占领着将军们回国的要地。一旦他翻脸,切断秦军的回国路线又不给粮草支援,那些秦军就彻底成为孤军了。 秦王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寡人自然信任将军。” 其余将军却脸色微变。 王上信任老将军,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