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第1/2页)

毕竟单人跑去蹭课容易被赶出来,一群人跑去集体蹭课,你赶一个看看? 怎么,想打群架是吧? 杂家蹭课团和法家学子杠上的消息传来时,萧何正在隔壁学殿里听儒家讲师说荀子的思想主张。 他急急忙忙从殿中跑出来劝架,结果定睛一看,杂家这边领头的怎么是小伙伴曹参? 法家弟子剑拔弩张: “这是我法家的课堂,你们一大群人乌泱泱跑过来,到底有没有把法家放在眼里?” 之前法家是没有“法家”这个明确的总结用词的,都是说的“法术刑名之学”。但大家都是某家某家,就他们名字那么长,说起来麻烦,后来就改称法家了。 还别说,有了专门的名称后,法家弟子越发团结起来。尤其是在他们的主场秦国,行事十分嚣张。 萧何一听这话就觉得要遭,肯定得打起来。他头大如斗,赶紧上前就要劝一劝。 结果却听曹参说: “太子扶苏是支持杂家的,日后朝中恐怕杂家弟子会占据更多的官位。你们法家难道不想自己的学说在杂家中占比更大吗?莫非是觉得如今秦国以法治国就已经满足了,失去了更高的追求?” 法家弟子:!!! 可恶,他说的有道理啊! 法家弟子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态度,友善地招呼起来: “杂家的兄弟快进来快进来,有课我们大家一起听。所以那个占比的问题,还能再谈吗?” 萧何:…… 学派就是如此的现实,曹参,真有你的。 改变不了秦国杂家出头的未来趋势,只能改变杂家内部的学说比例。他们法家比较务实,不像儒家那么清高,只要杂家肯商量比重问题,一切好谈。 儒家弟子眼睁睁看着两拨人勾肩搭背哥俩好地进去了,耳边还能依稀听到法家弟子在编排儒家“清高”“孤傲”“不宽容”,气了个倒仰。 当着他们的面拉踩是吧? 杂家从过街老鼠变成香饽饽,只需要一个曹参的加入。 长安学宫的程祭酒上任之后各种规定多如牛毛,不仅是学子和讲师的行为规范,还有各类附加的制度要求。 原本大家以为许祭酒已经折腾出了那么多东西,程祭酒过来应该没法再加。结果程祭酒偏偏很有想法,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干劲十足地搞改革。 于是学宫里新增了学子月考、季考等阶段性考核制,还新增了讲师的月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汇报制。 这月的月末,在全宫上下的哀嚎声中,学子们完成了一次月考,讲师们也绞尽脑汁写完了月结。但是这还没完,因为讲师们还要阅卷,学子们也要面对自己考得稀烂的试卷。 程祭酒不受影响,他认真地翻看着讲师们交上来的月度总结,满意地点头。 有了这些总结,他就可以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学宫中那数量庞杂的弟子都是个什么情况了。然后再挑选表现优异的,写进奏折里呈给秦王查阅。 程祭酒:每月向上级汇报的工作成果这不就有了? 不需要他亲自下去走访调查,给他省了多少事。 不过考虑到讲师说的也不一定全面,万一漏下什么人才也不好。回头还可以在学子里推选优秀代表,让他们也写月度总结。 学宫一片欣欣向荣,可见再过不久就能收获一波成熟的学子了。 扶苏看完了程祭酒送来的奏报。 秦王政问道: “学宫中可有不错的人才?” 扶苏点头: “有个叫萧何的学子,很会调解矛盾,学问也好。” 秦王政很满意,会调解矛盾啊,派去安抚六国之人应该不错。 比起那些学子的学问如何,秦王政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当官又不是考试,能把实事办好才是硬道理。 扶苏又提起另一人: “还有个叫曹参的学子,也很是有趣。” 寻常学子哪敢扯他大秦太子的虎皮为自己谋利,曹参实在是胆大。明知道这些消息肯定会被报上去,依然肆无忌惮地做了。 在其他学子还只知道埋头苦读,默默等待英主慧眼识珠的时候,曹参已经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凭此一事他就能迅速在大秦最高统治者那边留下印象,不知甩开了同窗们多远。 秦王政听完他的事迹,赞赏道: “此人胆大心细,再观望几月,他和萧何便可直接招入朝中了。” 长安学宫有特招的名额,不需要额外再通过考试得官,也不一定非得出师后才许入朝。 这个优待表面上看起来是给诸子百家的安抚、是对高端人才的认可,实则考核都在私底下进行过了。 除却萧曹二人之外,学宫中自然也涌现出了不少其他的优秀人才。数量远超父子二人的预料,而且看起来都是最近几月才加入学宫的新人。 可见长安学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