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第1/2页)

等离开了此地,刘季也不着急上报,而是继续去下个乡县走访。 各地见这位郡监光吃拿好处不干事情,也就把他当成普通的贪官污吏。等过段时间哪里的县官被郡守革职了,也联想不到刘季头上去。 毕竟距离刘季离开都那么久了,中间刘季去过不知道多少乡县。刘季又不是按照顺序举报,谁能确定和他有关系? 太守对此乐见其成。 县官和地头蛇勾结可不是白勾结的,是要从地头蛇里捞好处的。秦军之前打劫贵族时不至于连薄有资产的普通富户也一起收拾掉,毕竟数量太多了,只能放过。 如今有作风不好的县官自己帮着大秦从地头蛇里抠钱出来,太守乐得他们多抠点。养肥了再一口气宰了,顺便还能按照贪污金额问责行贿的当地家族。 那些人不会以为只有官员受贿才触犯律法吧?行贿也是一样的违法行为! 蠢蠢欲动的家族被处罚之后,不得不拿家产出来抵罪。 念在他们是初犯,又是六国遗民,不好罚得太狠,便按照宽松版的秦律罚了钱财、田亩和一段时间的徭役。 这里头自然田产才是重中之重,官田又能扩充数额了。这群没有被洗劫的富户名下田产比庶民多得多,大秦早就想找借口光明正大收归国有了。 秦王政隔段时间就能收到刘季的奏报,知道他又立了什么功劳。和他一对比,其他郡县的郡监仿佛都是吃干饭的。 秦王政都有点拿不准是刘季过于能干,还是九江郡过于混乱。 派去别处的郡监应当没有这么废物吧? 扶苏上辈子没听过刘季这个人。 当初秦朝的内忧外患非常多,局势远不如现在这么好。刘季许是看出了大秦风雨飘摇,但又拿不准秦朝到底能否延续下去,就没有着急冒头。 等始皇驾崩、扶苏掌权平定乱象之后,刘季已经是个年纪颇大的老者了。这个时候再蹦出来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一念之差错过了好时机,倒不如便安心继续做亭长。 所谓时势造英雄,局势不对即便是英雄也很难出头。 扶苏拿过两个人的任命书给父亲看: “这二人也是魏楚交界来的,其中一人似乎和那刘季是同乡。” 上头赫然写着萧何和曹参的名字。 秦王政回忆了一下: “寡人记得,刘季还有好几个同乡是参军立过不小军功的?” 扶苏点头: “丰县和沛县确实是人才辈出之地。” 就像中原腹心之地的颍川,也是人杰地灵。 秦王政看儿子的表情就知道上一世这些人才都没出人头地,可见这一世已经改变了太多事情。 这是个好事,人才们愿意为大秦效力,说明如今的大秦更有前途。 萧何最终被安排去了治粟内史手下。 他学习了术数之道,又似乎在内政治理上颇有天赋。治粟内史正缺得力副手,现成的术数子弟大多只懂研究数算,实际操作略有欠缺。 曹参则去了廷尉,他个人对典狱之事颇感兴趣。学宫祭酒向秦王政推荐时也提到此事,认为他适合做那种在现有法规框架下认真执行之人。 有些人才有自己的想法,会推翻前任制定的政策。有些人却是完美的接班者,能将前任的意志发扬光大。 曹参便是后者。 秦律不需要曹参去修改,但需要有人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如今的曹参虽然被迫入了杂家,不再是黄老之学的奉行者,可他很清楚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情。 李斯又迎来了一个得力助手,感动得不行。 有阴嫚公主在,又来一个曹参,他的工作量都减轻了很多。两人都是很热衷工作的那类人,尤其曹参非常积极,李斯感觉自己都被他们衬托得懒惰起来。 他找到机会感谢太子殿下施以援手的时候,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太子宫中,扶苏撑着下巴逗弄从女儿屋里跑过来的小猫咪,随口问道: “所以,事情都让公主和曹监理干了,你做什么呢?” 李斯:……!!! 是啊,下属太能干了,他李斯岂不是显得很多余?这要让王上发现了,他怕是官职不保! 扶苏似笑非笑地看向他: “李廷尉在九卿上待了多年了,还不想着往上爬一爬吗?” 前些日子冯去疾都升任昌平君死后空出来的左相之位了,李斯倒是一点都不着急。 李斯苦笑一声: “殿下说笑了,官位的升迁任免,哪里是斯一介小小廷尉能做主的?” 秦国能人辈出,高位的官职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六国人才不断涌现,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后世都知道李斯是个能人,大一统中他的功劳不可磨灭,是大秦实打实的第一丞相。但李斯真正出头,要等正式施行各方面统一的政策,而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