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第1/2页)

写自传是之前荆轲刺秦之后在秦国臣子里流传起来的风气,起居郎来得晚,所以现在才开始跟风。 自传且不急,他往前走两步靠近了二位。 今天跟出来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吃到什么瓜,毕竟齐侯已经来了咸阳。齐国被灭宣告着天下已经一统,前朝的臣子们肯定要来为王上商议新尊号的,他得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 然而商议尊号的臣子没来,提分封的臣子先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王绾:诸君,又是我! 父子齐心 王绾这次过来,是打算试探一下王上口风的。 他倒也没那么莽撞,什么准备都不做就直接提分封。至少要先搞清楚王上是准备立刻分封,还是暂且不急、有别的考虑,或是想等个更合适的时机。 倘若王上短期内没有分封诸子的意图,他却非要不长眼地提出来,那岂不是立功不成反而得罪了君王?打乱王上布局计划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至于不分封,那不可能。 自古以来都是搞分封的,周朝靠分封延续了近八百年。虽然后期东周因为种种原因群雄割据了,但那是周朝自己不行,王绾觉得他们大秦肯定不会这样。 而且不分封诸子,边陲地区要怎么管理呢?那里中央朝堂的势力薄弱,很容易出现不服管教的情况。与其等地方豪强造反,还不如选公子过去当诸侯王。 王绾反复琢磨了一下自己的逻辑,觉得没有毛病,于是放心大胆地来了。 秦王政正和爱子讨论是去珍兽园撸猫,还是去兰池宫赏鱼。王绾忽然求见,打断了父子二人的闲谈。 扶苏不太高兴地蹙了蹙眉。 王绾过来能有什么事?他不刚从关禁闭的状态里被放出来吗?所以肯定接触不到什么大事,那就是过来出馊主意的。 好不容易他和父亲有点闲暇时间消遣,王绾就来打断。 秦王政没多想,示意侍者去传唤之后便带着太子回了正殿等待。今日怕是没法外出散心了,虽有些遗憾,可毕竟朝政要紧。 见王绾进来,秦王便问道: “爱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这几日王绾解禁,却不急着去和李斯夺权。听说不知道在想什么,日常和李斯相处得还算愉悦。 两位相国一位代理相国,大秦一下子出现三个手持相权的人,按理来说应该发生摩擦的。 李斯也一直警惕着他的小动作,频频试探王绾的意图。结果王绾任由李斯揽权竟不阻止,更没有反击,非常奇怪。 秦王政也猜测他是不是在私底下搜集李斯的把柄,如今已经抓到了对方的小辫子,于是现在过来检举了。 如果真是这般,倒也合情合理。倘若李斯受罚,自然不能继续做他的代理相国。 然而王绾行礼过后说的却是: “如今天下一统,六国尽灭,疆域如此广阔,王上可有想过该如何治理?” 秦王以为他有什么高见,来了点兴致: “爱卿有话不妨直说。” 王绾觑了一眼王上的神情,斟酌着开口说起了昔年周武王的故事。 秦王政:……? 你想说的就是这个? 秦王一下没了听下去的欲望,他还当王绾有什么独特的想法呢。要是王绾能提出个更优于郡县制的制度,他倒是愿意细细探讨一番,分封就算了。 不过秦王政也没有直接就撂脸子,他表面上还是很耐心地听着。毕竟是国之重臣,要给一点面子,而且万一王绾能在分封上头说出点不同的见解呢。 王绾看不透秦王的想法,见他没有不耐烦,便以为王上对分封诸子并不排斥。于是他精神一振,觉得有戏。 王绾便放心大胆地说了: “武王制分封不仅是因为要封赏有功之臣,更是为了便于管理广袤的领土。九州地大物博,天子很难看顾到所有边陲之地。 我大秦的郡县制虽好,却也难免陷入同样的僵局。且六国初定,各地本就容易生出叛乱,倒不如在中原等地维持郡县制、在边境设立封地交由公子们管辖。” 王绾的观点与郡国并行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他提出的实则是一招权宜之计。 因为六国初定天下还不算太平,所以先分封诸子做个过度。而且不是到处封,只在偏远地区封。 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君王自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继续分封还是维持现状。甚至如果想要除国,也不是不能操作。 由于看不透秦王的想法,王绾不敢把话说得太死。他给自己留了余地,自认为进可攻退可守。 扶苏听了半晌,问他: “诸侯王在封地里大权在握,早已习惯了那样的日子。若是想要削藩除国,可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 一个搞不好又是一次天下一统的战争,到时候那个后果你王绾担当得起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