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第2/2页)

对王上比对周天子更加好奇。他身上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务必要把王上的一切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顺便在起居册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告知后人这些事情都是他史菅记录的,他要借此万古留名。 比如方才这段对话,他就可以给自己加戏——太子问起居录,起居郎菅曰:“事无巨细,皆已记录。” 是的,他还能借此强调一下他的名是“菅”,不要总是只记得他姓史。 菅,一种野草,叶子尖而细长,能开绿花,结褐色的果实。草菅人命的那个菅,读间不读官。 说起来他爹为什么给他起这么个名字? 扶苏没有点破史官的小心思。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散步时便随口替史官解惑了。史官重新拿了张纸做记录,这可都是他写自传的素材。 正史隐晦不要紧,可以去看他的自传,保证分析得清清楚楚。不好说有多透彻吧,反正太子说的话他都会写上,太子隐而不谈的他也没办法。 等扶苏回到正殿时,史官也满载而归。 秦王政已经从扶苏的诡辩里绕出来了,正在处理奏折。他没提之前和儿子聊的那些事情,只招呼太子过来干活。 今日份的偷懒已经偷过了,下面该老老实实干活了。 次日朝堂上,秦王政正式宣布了任命李斯为右相的旨意。这意味着王绾卸任,目前恢复了白身。 众人意识到昨日可能发生了什么,但当庭不好打听。而且王绾哪怕卸任也是有功于社稷的,王上没有鸟尽弓藏的意思,另赏赐了一些东西。 看样子后续还会给王绾一些别的职位,只不过肯定比不过相国就是了。 官职升迁黜落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有人爬上去就会有人摔下来。大家也没觉得王绾丢了相位就等于丢了一切,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跑去落井下石。 只是王氏难免门庭冷落,李氏则乘风而起。 这次的朝会上,御使大夫冯劫还提出了另一件事。 吕雉的强势崛起给了冯劫危机感,不过吸取王绾病急乱投医的教训,他没有轻易提什么要命的建议。 所以冯劫只是询问王上: “如今六国尽归秦土,王上可要就此称帝?” 天下间的诸侯国已经不剩什么了,几乎就剩个巴掌大的卫国。卫国一直没什么水花,除了出过商鞅和吕不韦之外,就是个透明人。 上辈子始皇没有灭卫,是扶苏灭的。不过卫国存不存在都不影响天下一统,毕竟它实在太微小了。 冯劫也忘了这小国的存在,在他看来战国七雄就剩个秦国,那秦王称帝不是理所应当? 秦王政却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在思索什么。 冯劫福至心灵: “若王上不急于称帝,那是否要举办典礼,庆祝四海归一?” 这次秦王政点头同意了。 他方才没有同意,是想起了百越。 百越占地面积极广,且和西域、漠北不同。百越部落的先祖也多是中原之人,是当初被灭国的越国公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