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第2/2页)

修建驰道,目前还没修建好。不过这条路本身就一直有商队往来,所以虽然还没驰道,但来往倒不是很艰难。 秦楚通商次数多了之后,秦地的商人就在君上的授意下有意识地开始休整道路。 巴清按照扶苏的意思给手下集合的不同商队划分了行商范围,每支队伍各负责一片区域,互相之间可以形成接力。 比如楚国南部的商队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不必亲自送到咸阳,只要往北送到下一个商队手里。这样一节节地传递,既能将东西送到,也不会耽误自己的正事。 这种犹如后世快递一般的接力模式非常好用,作为官方商队很少互相搞恶意竞争,配合十分顺畅。 时间久了巴清心思就活泛起来,觉得可以把快递生意做大一些。之后商队就不止传递进贡给君上的东西了,还会替一些富户给远方的亲眷送东西,也会替庶民传递家书。 反正都是顺带的,送一车东西也是送,送两车东西也是送。又不会因为多一车就减慢多少速度,还能多赚点钱,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样的快递运输暂时只在郡县间进行。 商队做生意很少下到乡里去,就算去也是偶尔去一趟。为了送快递特意走一趟不划算,所以这个生意只帮忙送到县城。 县城中常有基层官吏下乡巡查,商队会拜托他们给对应的人传个口信,叫他们自己来拿。 倘若寄东西的人愿意多给一点钱,商队就会把这钱拿去给下乡的小吏,托他们顺路带过去。 为了方便运输,也方便自己跑商,后来商队就开始自费修路了。 起初只是把有车辙痕迹的旧路填平整一些,不怎么用心修。这样成本比较低,而且也够用了。 大秦正在逐渐推行车同轨,以前他们做生意还会按照当地的车轮间距制作马车。现在上头都发话了,他们作为有官方背景的商队总不能带头违反。 但是改变车轮间距不是随口一说的事。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旧路已经按照原间距形成了凹陷下去的轨道,毕竟都是土路,来往久了肯定不平整。 用旧车走问题不大,把车轮陷在轨道里前进就行。这样还能省点力气,不用时刻注意车子被驾驶到两边的林田里。 换了间距之后再走旧路,就会出现一不小心一边的轮子陷进凹陷里了、另一边却对不进另一处凹陷,于是车子歪斜一边高一边低的状况。 所以路也得跟着修,重新填平,等着形成新的车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