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第1/2页)

李崇没有解释这个误会,给侄子安排好住宿之后就背着手悠悠闲闲地回书房了。提笔给儿子和孙子写了封信,叮嘱他们以后要对长公子更客气一点。 试问整个大秦还有谁敢越过王上自作主张,做完之后王上还不会生气的啊? 看来距离立太子不远了。 咸阳宫中。 秦王政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下朝之后先不去正殿,而是回寝殿看看儿子的来信。点评一番今日的内容和往日的有什么优劣区别之后,心满意足地把信放入床头的玉盒中去,再前往正殿批阅奏折。 这绝不是因为他想有个私人空间看信,而是因为在正殿看完之后再让人送去寝殿放好太麻烦了。 侍者对此有别的看法。 他们认为王上应该是担心他们中途送信回去,有可能将宝贵的家信丢失,所以不假他人之手。 当然,这种推测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这天秦王政收到的家信内容比较特别,提到了一些正事。说是已经安排武安君李牧前往陇西了,所以告知父亲一声。 秦王政倒是没想着儿子先斩后奏不把当爹的放在眼里。 毕竟臭小子都干得出偷溜的事情了,和这个相比李牧那点小事根本不足为虑。 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秦王一点没放在心上。直到许久之后收到了南郑公递来的折子,才知道李牧已经抵达了陇西。 秦王政便顺口把消息告知了臣子们,通知他们大秦即将再添一员大将。 臣子们回去越琢磨越不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不对啊,李牧都到陇西了,怎么没来咸阳觐见王上?他李牧真的愿意效忠大秦吗?他连王上都不肯拜见啊! 臣子于是又纷纷回去劝王上小心防备,李牧有可能是假装投诚。 秦王政也陷入了沉默。 但他想的内容和臣子们不太一样,他想的是——扶苏都安排李牧去县城参观了,也没想起来让人过来拜见他这个秦王。这臭小子不会是当秦王当久了养成习惯了吧,忘了他上头还有个爹,以为自己才是秦王呢。 虽然如此,秦王政还是摆摆手让臣子们都退下,此事不必再提。 儿子处事不够妥当,当爹的除了帮忙善后也没别的办法。只是个参拜而已,漏了就漏了吧。 秦王政开始琢磨起立太子的事情。 太子算半个君,当公子的越俎代庖容易被朝臣诟病,太子这么做就不打紧了。 只是最近没什么好的理由,平白无故提出要立太子,总觉得不够庄重。 要不,等赵国灭了之后,借口扶苏灭赵有功册封太子? 秦王政决定把心腹爱臣召来商量一番。 刚刚被打发走的部分臣子又被叫了回来,摸不着头脑地听着王上的话,不明白怎么突然就扯上立太子了。 特意被从家里拎过来的李斯混在人群里,积极响应王上的提议。 他可是长公子的心腹,当然要支持公子更进一步了。至于王上是为什么起的这个心思,那不重要,反正有问题的话公子自己会解决的。 跟随一个手段了得的公子就是舒服,遇到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这群下属瞎操心。 李斯的反应并不突出,因为虽然大家都不明白怎么突然就要立太子了,但针对立太子这件事,还是十分支持的。 众人早就在猜测王上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提出册立太子,一直拖着叫他们心里都没底,如今能尘埃落定也是件好事。 就是这个理由…… 长公子灭赵有功,不会让辛苦带兵的将领们感觉被分了功劳吗? 文臣大多对前线战事了解得不够深入,毕竟他们是真的不太懂打仗。哪怕知道长公子帮忙出谋划策了,对于这些计谋到底有多少作用也拿不准。 所幸议储是个大事,不可能一次会议就定下来。大家先达成了统一的意见赞同扶苏当太子,后续操作还要再议。 李斯回府之后就火急火燎地给长公子去信告知这一好消息了。 不过李斯送信的效率是远不如军中专门的传讯通道快的,在他的信件抵达之前,扶苏和王翦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秦王政没有“给儿子一个惊喜”的这种爱好,做了决定就直接说了,也让扶苏自己做好准备。 当然,立储的大事同样需要告知在外征战的大将。尤其这次立储的原因还牵扯到前线战事,不说清楚容易引起储君和将领的矛盾。 只是文臣们着实有点多虑。 王翦展开信件看完,对左右笑道: “如此甚好,灭赵之功多分一些出去,我王氏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别看秦国多了个李牧这样的名将,难道大秦还真能指望李牧帮忙攻打剩下几国?李牧心里别扭着呢,顶多去打打匈奴,灭六国还得靠自己人。 可剩下的大秦将领里,李氏已经在急流勇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