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第2/2页)

这次念的是带了弟弟妹妹名字的那篇《郑风·有女同车》。 舜华的名字来源于这篇之中的首句“颜如舜华”,说的是女子容颜姣好像木槿花一般。而幼子的名字则出自台宫里还是太冷清了一些,不如把小崽子都带过去。父亲身边能多点活气也好,也能叫他维持愉悦心情,少生点气。 反正桥松和舜华懂事,不会闹人,琼琚也不是个爱哭的孩子,整日里除了吃就是睡,根本不闹人。 正好父亲之前下令让大儒们去教导其他公子,那些公子里就有年方几岁的,比桥松大不了多少。分出一个大儒来教桥松和舜华,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白日里可以把两个大点的孩子塞给大儒去带,也不用他费心了。晚间小孩子放学回来,陪着长辈一起用膳,也能让父亲享一下天伦之乐。 扶苏把一切都盘算好,然后就直接吩咐乳母侍女去收拾东西。 等待的时间里,扶苏本想再和儿女相处一会儿。不成想门房忽然来报,说是大儒淳于越前来拜访。 扶苏挑了挑眉,淳于越居然这就坐不住了? “请人去会客厅。” 扶苏告别两个粘人的小崽子,前往会客厅时因此耽误了些许时间。淳于越在厅中坐立难安,越是等待心里就越没底。 往日里他上门时长公子不说出门相迎,也会立刻赶过来与他会面。而且寻常他都是直接去议事的书房,从未有过被请进会客厅的情况。 在书房等待,那代表公子没拿他当外人。换成会客厅,他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来客。 两者之间差别巨大,很难叫淳于越不往心里去。 片刻后,扶苏终于来了。 他一见到老师赶紧上前行礼,抱歉地表示自己方才被孩子缠住了,一时没能脱开身。 这种场面话换个人都会不信,偏偏是长公子说出来的。长公子从不说客套话,又表情诚恳,淳于越当即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