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第1/2页)

本来就是个小罪,就算捉拿了也不会罚得太狠。但家里长辈无脑维护,愣是不想让儿女进一趟廷尉司,觉得那样有辱身份。 偏偏宗室长辈确实辈分高,秦王政过去了都要行晚辈礼。 儒法两家的矛盾根源之一就在于此,法与情、法与孝冲突了。偏偏孝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不是你说不启用儒家就可以避过去的。 秦王政当初不过是把母亲远远打发走,就被人轮番劝说,非要他将赵姬接回来。赵姬都要杀子了,换了秦王政不杀母只驱逐都不行。 别说秦王政烦到讨厌儒家只用法家,换阴嫚上都想跟着一起走只重法家的极端了。 说回案件。 那家长辈宣称这点小事我去求一求王上也就过去了,所以廷尉别再抓着不放了。李斯则回复那你倒是去求王上啊,只要王上一发话我立刻撒手不管。 结果那人就是不去,和李斯打拖延战。 阴嫚挑眉: “这什么长辈啊,本公主怎么没印象?” 李斯张嘴刚要解释是哪位宗室长辈,忽然意识到公主这么说的含义。 自家长辈她当然不可能认不得,那就是故意装作不记得了。对方不是自觉在秦王跟前很有脸面吗?受宠的公主殿下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你哪来的脸? 李斯眼前一亮,觉得阴嫚公主过来真是来对了。换别的公子公主上可不一定这么给力,太子殿下果然还惦记着他,给他送来这么好的帮手。 “行了,这些小事就交给我吧。” 阴嫚直接招呼李斯带人跟上,第一个先去找宗室的麻烦。 李斯立刻麻溜地带上廷尉司的差役,发誓从今天起他就是公主殿下的小跟班了,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令行事的那种。 谁要是有意见别找他,他做不了主。 朝中各部注入了新鲜血液,比之前的权二代更好用。 扶苏看着递交上来的奏折,发现各部的工作效率出现了显著提升,满意地点头。 他向父亲邀功道: “弟妹们还是十分能干的,不枉费我悉心培养。” 秦王政深有同感: “以前倒是小瞧了他们的能耐。” 他总觉得儿女还没有长大,无需烦忧朝中的事务。但如今看来,孩子们比他预料得要优秀多了。 想来也是,臣子家的后代十三四岁就开始安排入官场了。堂堂秦王的子嗣,总不能还不如臣下的儿女能干。 府衙的效率提升,对秦王的负担减轻有很大的裨益。公子公主们发现有些繁琐的小事用不着拿去叨扰父兄,他们就能做主带着官吏在衙中就直接解决了。 秦王政和扶苏相处久了之后,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的心思越发稀薄起来。 以前是没办法,没有足够好用的儿女协助,又不能全都丢给臣子,只能自己上。 如今秦王政可算能放手一部分了。 爱子说得对,什么都自己管只会累坏自己。若想长久地治理国家,还是要适当放松身心,然后养生调理,争取多活几十年。 他是儿女们的靠山,要多看顾着点他们。也免得他不在了,儿女无人庇佑被旁人欺负死。 秦王政原本想说他走了还有扶苏这个长兄在呢,扶苏如今越发受弟妹爱戴了,他自己也很有兄长的样子。 但扶苏立刻表示自己身体不佳,恐怕难以操心弟妹。 他没说自己这辈子不见得能活过父亲,但父子俩都知道话中的未尽之意。 想想最让人操心的反而就是扶苏这个长子,秦王政也就不提让长子以后替自己关照弟妹的话了。 不行,如此重担还是他自己扛着吧。放在爱子身上把人压垮了可如何是好? 另外对太孙桥松的培养也要开始上心起来了,到时扶苏继位后身体孱弱,多余的责任就得儿子替他担下。 秦王政于是开始关心起桥松的课业。 年仅七岁的桥松感觉压力很大,他爹和他祖父都还正值壮年,祖父怎么就开始考虑压榨他的事情了? 扶苏笑吟吟地看着父亲忙碌这些,也不拦着。 随着春耕和清扫楚地都进入尾声,府衙又效率提升给王上减了负,秦王政的闲暇时间增多了起来。 人闲着总要找点事情做,父亲这样就挺好的。关心孙辈的课业是个很轻松的活,毕竟桥松足够争气。 至于儿子会不会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扶苏才不管呢。 父亲高兴了就行。 一转眼攻楚的部队都陆陆续续回朝了,只剩小猫三两只和残余的匪患没有清除。留下少许部队驻守防止楚地生乱即可,剩下的人都要回来论功行赏。 攻楚一役从准备到结束总共持续了两三年,算是六国之中耗时最久的了。其中固然有楚地贵族顽固的原因在,但更多的还是楚国地盘太大。 光赶路就是个耗时很久的事情,更遑论行军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