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第1/2页)

秦王政问他: “年前能购到多少马匹?” 太仆:…… 他就不该多嘴的,他现在后悔了。 这和做销售的被领导询问年底之前你能卖出几套房子有什么区别?这谁能说得准,做主的又不是销售自己。 太仆虽然是个采购不是销售,可情况也差不多。诸戎一向不肯卖好马给中原,现在是卖方市场,秦国在谈判中没什么优势。 散会之后太仆就苦大仇深地去四处打听谁懂买卖了,想临时补课学习一下。 秦国如今对商业还算开放,咸阳中的商人不少。听闻太仆想打听这个,看在给钱的份上,大家还是很乐意帮忙解答一二的。 很快太仆就找到了几个靠谱的大商人,向他们取到了生意经。 商人也不藏私,毕竟太仆作为高官不可能亲自下场和他们抢生意。当官的都有傲气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仆问他们: “若我想向某人购买一样物品,那人却不肯卖,我该如何说服他们?” 商人先是答: “价格够高,自然有人会心动。” 太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问题在于他要大批量购入马匹。价格定得太昂贵,不仅耗费甚巨,还会让王上觉得他没本事。 太仆只好道: “可有别的法子?” 商人:“那边要看太仆手中可有对方也急需的东西,且此物最好是太仆自己一人持有。” 谁说只有大秦求着买诸戎的马了?诸戎不也求着购买大秦的好东西吗?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还有的谈。 商人们对视一眼,大概猜到了太仆在烦恼什么。 一个管马的官员提及采购,简直就是送分题。肯定是想向西域买马,只是西域不肯卖而已。 有人就针对性地提醒太仆: “卖家是否只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卖,那您就更占优势了。” 眼光长远的戎人部落不肯卖马,是因为担心秦国拿到好马反过来攻打他们。但天底下这么多部落,总不会家家都眼光长远吧? 春秋战国这么多国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诸戎更乱,绝对有能用利益诱惑的。 只不过时常和秦国直接接触的,唯有离得最近的那几个部落而已。更远的就需要互相带话了,而带话这种事情秦国很难干预。 诸戎只要不告诉远方部落秦国想买马,那些戎人即便乐意卖,也不会主动来提的。 还有商人则意有所指地说道: “对方不肯售卖,可是怕您进货后倒卖与他形成竞争?这也有个解决方法,您找远一些的人进货就是了。” 同郡之内的,互为竞争对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东海那头的郡,你从他手里买了东西回来卖,又影响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样的。 靠近秦国的戎人怕被攻打,离得远的就没什么顾虑了。又打不到他们那边,马能卖上价钱为什么不卖? 马也是会老、会死、会扩大种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时候消耗的却没那么多。有些小部落养不起那么多,只能控制数量,对秦国来说这就很浪费了。 就是怎么叫那些小部落相信过去买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对他们有威胁的其他部落和小国在假借秦国名义购马、实则准备攻打他们部落,还是个问题。 太仆听完醍醐灌顶。 做生意还有这么多门道呢,他一个整天只关心御马生老病死的太仆确实不太清楚。 太仆当即谢过众人的提点,开始琢磨起怎么利用秦国现有的优势商品和人换马了。 商人们拿着谢礼告辞离开之后,很快又聚在了一起。 “按理说天下即将归一,王上应当不用再大量购置战马了才对。但如今看太仆的反应,只怕后续还有战事。” “北边匈奴?南边百越?亦或者,西域的部落们?” “无论哪一个,这对我们都是商机。既然知道官府想要什么东西,不做这个生意实在可惜。” 太仆懂什么商业谈判讨价还价,还得是他们来。他们的商路本就因为秦国的好物已经蔓延去西域了,再往西延伸一下,去那边买马也没那么困难。 “只要将买来的马匹伪装成运货所用,就能糊弄过沿路的关卡。” “还得带上一些颜料随行,有些马儿太过神俊,容易被看出来。将马毛发涂抹一番,可以稍稍骗过守卫。” “这些戎人都太懂相马了,不多做点准备不行。万一中途被扣押,恐怕要白给他人做嫁衣。” 要是寻常生意,他们就自己做了。偏偏从西域运马路途遥远,中间变故颇多,还是大家联合起来一起赚钱比较稳妥。 几人自信能谈下远比太仆那边优惠得多的价格,到时候再打听一下太仆的出价,就能以比太仆出价低一点的价格卖给官府。 不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