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第1/2页)

说起这个齐王建就生气。 臣子们都找过来迎接他了,为什么不多带点护卫随行?而且带来的护卫还都护在他们自己身边,那他这个齐王呢?不该先保护国君的吗? 臣子:这个……秦国不是很安全吗?为什么要带那么多护卫啊? 至于保护君王什么的,害,他们也怕死啊。齐王好歹是王呢,谁敢轻易刺杀王驾。 但是他们不一样,他们就是普通贵族。杀了之后罪名没那么大,万一有暴民不管不顾动手可怎么是好! 总之齐王建如今是怎么看齐国的治安怎么不满意。 在秦国你根本见不到随便携带危险利器在街上行走的侠客,就算有人佩刀,那也是维护治安的士兵。 士兵和游侠能一样吗?士兵看起来就正气多了,令行禁止,不侵犯百姓。 说到这个,齐王建就很疑惑: “你们秦国的士兵,怎么那么……”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就是,一般的兵和匪没什么区别。 六国的兵都是这样的,士兵不会特意善待庶民,有时候还会主动参与抢劫。 哪怕这些兵自己参军以前也是农人,打完仗回去就要继续种地。他们也不会想着我是农人我不能欺负其他农人,反而很热衷于仗着武力值欺凌弱小。 可等他们回乡之后,却又摇身一变变成乖顺的农人了。不会主动为祸乡里,因为他们脱下了“兵”的身份。 齐王建以前不知道这个,后来见识过一些事情之后知道了。他询问张良,张良告诉他农人没进学过,不懂什么道理,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个在温饱上挣扎的底层庶民,要求他有同理心、想着“我现在当兵欺负了耕农,以后也会遇到其他当兵的欺负我家里人”是很不现实的。 许多道理是要教才能学会的,而这些农人和兵卒没人教他们道理。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齐国很多,在秦国却很少。” 齐王建十分费解。 秦国也没有全面普及对农人的教育,能上学的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郦食其哪里知道这个,他都离开秦国很久了。而且他之前在秦国时也没怎么接触过秦国的兵卒,如今真是一问三不知。 想了想,他说道: “我与秦国时常有往来通信,等下次咸阳有信送来,可以叫住送信的士兵问一问。” 郦食其可算想起来他忘了给秦王汇报进度的事情了,打发走齐王之后赶紧回去,把这些天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 信使是隔日到的。 交换了信件还不让走,被齐王建拉着问东问西。 信使摸不着头脑: “大王为何对这个感兴趣?秦军如今有了新的军规,自然就没人侵犯庶民了。” 其实秦军一向令行禁止。 但令行禁止只代表士兵听话,不代表士兵就会和黎庶秋毫无犯。得是上面的将军下了令直接说不许侵扰农人,士兵们才会乖乖照做。 以前秦军都是出国去打别人的,哪怕秦国看重农事,也没闲到连别国的农人都爱护的地步。唯有回到自己的秦土,才会主动爱惜。 古代很多士兵都是这样,回乡之后护着乡里的乡亲和田地,离开家乡立刻化身兵匪烧杀抢掠。 新的军规自扶苏重生后渐渐落成,明确规定了士兵不许欺压任何庶民。 毕竟这些庶民以后都是大秦的国民,而且出去欺负人习惯了,万一退伍后坏毛病改不过来,继续为祸乡里怎么办? 他们现在觉得秦土上的是自己人,不能动。以后普天之下都是秦土,没了可以欺负的对象,会不会觉得只要不是自己家乡那一亩三分地,外面的就都是外人? 兵养得好是可以受庶民爱戴的。 这一点在秦国十分明显。 毕竟秦国的兵都是各地庶民积极参军组建起来的,说是全民皆兵完全不过分,秦人先天就觉得士兵是自家人。 而且这些士兵出去是为了家里挣田产和封爵的,是为自家而战。哪怕不像后世那种出于保卫家国的理想而战,也总比六国那类大多被抓壮丁才被迫参战的强。 所以秦人看到秦兵时虽有惧怕,却也不多。在扶苏执政后期,有兵民秋毫无犯的铁律在,士兵反倒成为了令庶民信赖的人。 有时候庶民遇到不公,不敢去找当官的说,但是会悄悄告诉巡逻的秦兵。 扶苏意识到这个奇怪现象之后认真研究了一番。 他发现庶民可能是觉得当兵的都是农人出身,尤其那些普通兵卒,以后还会回去继续当农人。但当官的不同,他们是读过书的,以后也不会回来继续做耕农,是实现了阶级跨越的人。 人天然惧怕阶级比自己高的人,而敢把心里话告诉同阶级的人。 既如此,不利用起来岂不是很浪费? 底层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