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第1/2页)

不过他拿不太准王上会不会派兵攻打诸戎,如果只是维持通商的话,诸戎不一定会接受秦国的律法管辖。 一本新律在秦王、太子和太孙之间传阅了一番,李斯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他应该叫人誊抄几本一起带来的,也免得君上只能拿着一本看。 秦王政没有对新律发表什么看法,他正想问儿子怎么看,一抬眸对上双眼亮晶晶的桥松。 到嘴的话转了个弯: “太孙可能看懂这份律令?” 爱子已经足够优秀了,没有考教的必要。倒是年幼的孙儿,还需要多加指点。 桥松的眼睛更亮了,连忙起身作答。 他年幼归年幼,政治嗅觉却是与生俱来的。哪怕说不出太多深奥的东西,在这个年纪看来,也远超同龄人了。 秦王政听着他侃侃而谈,时不时颔首表示赞赏。为免打断孙子的思路,待人答完,才告知他以后答题不必非得起身,坐着回答即可。 真不知道扶苏怎么生出这么个端正守礼的儿子,完全和他是两个极端。当爹的这会儿还坐没坐相地靠在案几上呢,嫌弃正坐的姿势太累,杌子都给丢一边去了。 扶苏偏头避开了父亲的目光。 他都把太孙拎来转移火力了,父亲去盯孙子就好了,千万不要管他。 秦王政无奈地收回了视线。 得到祖父特许坐答的桥松压下心底的小兴奋,乖乖坐好,听着祖父就他之前的回答补充一些细节。 因为讲得浅显,大部分他都能听懂,少数听不懂的他就认真记下来,回头去问蒙卿。 反正是不指望问亲爹了,亲爹不一定有空搭理他。 李斯听完祖孙二人的讨论,连忙表示: “新律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臣再拿回去琢磨琢磨。” 本来就是粗浅的初版,只是李斯拿来邀功的。 太孙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得在细化版本里根据各部落的风俗再行制定,并不算李斯的工作失误。秦王政也只是针对孙子的错漏之处进行提点,并没有批评李斯办事不力的意思。 但李斯很会说话,他没有说太孙提的东西和这版初律无关,而是把锅揽到了自己身上。 即便大部分明君都爱说自己更喜欢忠言直谏,拒绝阿谀奉承,可实际上谁不喜欢下属懂事会说话呢? 古往今来也没几个君主当真能接受忠言逆耳的,就算接受了,很多时候也要私底下先气上一场。 所以李斯和扶苏都很明智地选择以退为进、话语委婉的方式与王上交流,哪怕秦王政本人心胸宽广,也没必要非得说话直来直去惹王上心情不快。 那样不叫忠诚,那叫傻。 不会说话,没有情商。 如果喜欢用这种方式说话的人并不傻,反而是个聪明人,那就很有意思了。 要么他性格如此,要么他觉得这个皇帝不行、用委婉的方式是劝不住的、非得言语激烈刺耳才行。 要么,他就是故意的,想用忠言直谏给自己刷好名声。 秦王政大概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 爱子的温言软语他很受用,臣下的识大体懂进退他也很受用。 桥松眼睁睁看着他祖父被李斯的一番作态哄得眉眼舒展,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点新东西。 才来章台宫没多久,他已经学到很多了。 桥松默默拿过他记笔记的纸张,在上面添了几条新的经验总结。 蒙毅没有偷看太孙写东西的意思,但他得将太孙案上的新律拿给李斯。就这么探身的功夫,不小心瞄到了他在写什么。 「十一,有时候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也要主动认错,这样祖父会开心。」 蒙毅:…… 这怎么把王上写得像个昏君似的? 前面还有十条,蒙毅甚至都不敢看具体写了什么东西。他匆匆拿起奏折递给了一旁的侍者,让侍者帮忙送到不远处的李斯那边,他自己就不起来了。 可眼睛是个控制不住的东西,余光还是没忍住瞟了两眼。 「十二,适当的退让是为了达成目的,与人交往要注意手段。」 蒙毅:………… 十岁出头的小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手段了吗?手段这个词用得可真辛辣啊,感觉再这么下去太孙得被养歪。 蒙毅抽了个时间,委婉地对王上和太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结果扶苏的反应是: “嗯?这不是挺好的吗?” 当皇帝的最好别是个正人君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习使用手段,多好的苗子呢。 秦王政总算从孙子身上找到一点和儿子相像的地方了。 桥松这小子看着端方,其实肚子里坏水也不少。大约继承了亲爹的白切黑,只不过他爹懒得装,他装得比较好而已。 既然是和爱子学的,那就没什么了。 秦王政也宽慰心腹臣子: “周朝那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