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第1/2页)

私自增加接驾人选这样的事情,县令不敢自作主张。提前有传信询问过王上的意见,得到准许才着手安排。 扶苏这些日子沉迷玩乐,大事没落下,可像这等小事,他就不太清楚了。 听见太子的问话,县令诚惶诚恐。 一时以为王上是对这个安排又生出不满了,否则太子为何明知故问。一时又觉得应当不至于,王上不是出尔反尔的人,或许是在配合他演戏。 县令茅塞顿开。 是了,方才光顾着接驾,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介绍身边这群地头蛇。太子这么一问,他正好可以借坡下驴。 既然都带人来了,就是为了帮他们在王上跟前露脸的。否则只是迎接秦王的话,那些楚人哪里会觉得这是个荣耀,还不都是为了日后能入官场平步青云么。 县令连忙一一为太子介绍起来: “这位是我们番县的能人,他叫吴芮。王上灭楚之前番县附近总有动乱,当地庶民苦不堪言,多亏吴壮士组织家丁抗击流寇,才保得一方安宁。” 吴芮十八岁时就开始训练兵马,军纪严明,是个排的上号的将才。因为受父老乡亲的爱戴,才能在历史上被推举为县令。 奈何将才对大秦没什么真心,做了第一个响应号召起兵的县令。后续出兵横扫赣湘桂一代,威震江南,是个实打实的反贼。 扶苏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两眼。 楚人似乎都很把当初楚国喊的口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回事,所以楚人个顶个的不安分。 这个口号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了,有好几种说法。除了广为流传的《史记》所言出自秦末乱世之外,另有白起攻占楚国三户城、挖了楚王祖坟才导致楚人以此泄愤等说辞的存在。 反正这个世界的扶苏是听过这句话的。 听完之后并没有如楚人所料的那般心生气愤,反而觉得楚人果然不老实,需要格外警惕。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当你没本事翻盘的时候最好不要什么狠话都往外乱说。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没好处,低调发育才是王道。 扶苏听完县令挨个的介绍之后,不置可否,只微微点头以作了解。 而后他来到父亲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吴芮这个人表面看起来很乖觉,眼里却有藏不住的锋芒。只不过不了解他真实想法的人不会觉得他是想要反秦,反而会当成这人可能想在朝中立足。 如今天下间愿意事秦的旧贵族不少,吴芮混在其中完全不显得突兀。他人也聪明,将自己的野心展现得坦坦荡荡。 反贼哪里敢锋芒毕露呢? 所以他必然不是反贼。 县令就是这么被忽悠瘸的。 秦王政听儿子提了一句吴芮有二心,没有细问。如今正在户外,不是谈论这件事的时候,一会儿私下里再详谈。 县令早听闻太子喜爱吃鱼,虽打听不到王上的喜好,但他揣摩着王上爱重太子,讨好太子应当就足够了。 于是上了一桌鲜鱼,俱是鄱阳这里的特产。好些鱼其他地方都见不着的,自诩应该能给君上留下个好印象。 君上确实心情尚可,其他臣子却是吃得面有菜色。 没办法,在河上航行快两个月了,眼看着即将进入春季。他们被迫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鱼,好不容易上岸居然还要接着吃鱼。 众人又不是爱吃鱼的君上,哪里受得了这个? 筷子齐齐朝着仅有的几道不带鱼肉的菜里夹,现在他们是尝着鱼味就觉得反胃。 县令迅速发现了自己的失策,宴席过后连忙备上了厚礼去给诸位重臣赔罪。 因为他并没有有求于人,这就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大家也就给面子地收下了。 之后县令为众人准备的吃食就不再是以鱼为主了,番县又不是只有鱼。当地人因为气候湿热,许多食物难以保存,倒是研发出了不少新奇的法子延长食材的保质期。 像是腌制之类的手法,各地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做出来的食物味道各不相同,也能算得上是当地特产了。 众人吃了个新奇,总算把之前被鱼伤到的胃口养了回来。 扶苏倒是还没吃腻鱼,县令便给他送上了调味鱼干一类的小零食品尝。这东西十分耐嚼,一条鱼肉丝能吃好久。 扶苏尝过之后觉得味道还行,就总拿着磨牙打发时间。 秦王政看他跟看小猫似的: “一条肉丝你都吃了半日了。” 小猫吃这个就会卡在牙缝里咀嚼不到,所以能吃许久。 扶苏咔擦啃下来一块: “嚼不动,许是我牙口不好。” 零食做得这么硬,就是为了让人少吃点的吧。一小包就能吃上好几天,实在节省。 想来应是调料价贵,县令也吃不起太多,只能出此下策。 说起来西域引进的不少调料如今种植规模都不太大,产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