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第1/2页)

始皇轻轻拥了一下儿子,拍拍他的后背: “又哭鼻子,朕之前说你爱哭你还不承认。你不说话朕就当你同意了,一会儿叫史菅进来记录。” 扶苏还是很生气,但他知道父亲说的是有道理的。 父亲总是为了大秦让自己受罪,谁劝都不好使。以前是拖着病体还要处理朝政,现在则连自己的名声都利用上了。 扶苏抱怨了一句: “父亲心里只有大秦,一点都不在乎我会不会因此难过。” 而后转身离去,也没去叫史官进来。 叫史官有什么用?方才都把人打发出去了,现在再叫他进来,要他怎么写?会不会被质疑是伪造历史? 扶苏决定自己抽空写一本父亲的传记,指望史官还不如指望他。 始皇看他气跑了,也没去追。 他家太子从小就这样,生气了会自己跑出去,等气完就回来了。现在要是追出去,可没那么容易把人哄好,还不如等他气完再哄。 所以他只让涉间跟去,看着点别叫太子遇到危险。 涉间老实巴交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这个负责传播流言的人杵到太子跟前,简直是火上浇油。扶苏瞪了涉间一眼,根本不想搭理他。 作者有话要说: 始皇:把臣子送出去给太子出气(不是) 谈心 扶苏离开后没有乱跑,而是回了自己的房间。 他无视了跟在身后的涉间,还把屋内的侍者都遣退了。然后蹬掉鞋子,像小时候那样躲进被窝里,把自己整个人团成个球。 身为大秦公子,其实扶苏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他身边永远有一群侍者跟着。 如果出门在外的话,哪怕他呵令所有人都退下,侍者也只会远远跟随。还得站在能看见太子殿下的地方,避免殿下出现意外他们不能及时赶过去。 所以只有在寝殿内,扶苏才可以任性地把所有人都撇开,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儿。 若是上一世的侍者们,自然都习惯了太子的这个操作。这一世却是头一次遇见,扶苏已经很多年没有独自生闷气了。 众人面面相觑,到底还是退了出去,不敢留下叨扰。 扶苏闷在被子里,一动不动。 他生气的点并不仅仅是父亲不在意自己的名声,更重要的是父亲散布这个舆论,实则还有另一重布置。 毕竟像这样的说辞,很明显就是在给太子铺路。 上一世他和父亲使用这个手段的时候,是天下刚刚一统时。六国庶民难以归心,因而父子二人商量后决定另辟蹊径。 灵感来源是赵国上一任赵王和他的长子赵嘉。 太子赵嘉素有贤名,而前任赵王却宠信郭开,引得赵人怨怼。赵人因此期盼太子嘉可以继位,可惜后来赵王废长立幼。 赵嘉有贤名,扶苏的贤名比他更甚。始皇帝便决定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太子来拉拢人心。 那时扶苏没有多想,觉得这只是个寻常的手段。 可是很久之后,当扶苏继位成为了二世皇帝,他发现不对劲了。 夏太医是个很会做人的太医,他在查看过往的脉案时,发现始皇帝陛下的身体似乎从天下一统后就开始由盛转衰。 那时的太医院首还是他师父夏无且,夏无且帮着隐瞒了消息。 太子殿下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渐渐开始变得精力不济,意识到自己正在一点点衰老。虽然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但父亲每每在他跟前时都显得毫无破绽,身体似乎还很强健。 因而始皇帝之前和儿子商量着要用的舆论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原因,更是为了给儿子铺路。 他要将太子的贤名传遍大秦,这样等太子继位时,就不用像他一样面对六国旧民的抵制。 那时的始皇帝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可身体的衰老提醒他不能再拖了。 于是始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桩桩一件件原本需要很多年才能推进的事情压缩在十年内完成。 他精密地计算着庶民的忍耐力,踩在他们的承受极限上做完自己想做的一切。反正只要等扶苏继位,饱受压迫的庶民就可以得到喘息,大秦不会因此出事。 扶苏的中毒是他始料未及的。 但是计划已经开始进行了,只能硬着头皮推行下去。 况且一切也没严重到那个地步。 待他把得罪人的事情做完了,扶苏身上的担子就没那么重了。帝国休养生息的时候不需要扶苏做太多事情,他可以一边养病一边治理国家。 始皇着力培养了蒙毅等人,他们都可以替扶苏分担大量的压力。 只不过整日看着爱子缠绵病榻,他实在不忍心。正好此时有方士献策,他便决定尝试一二。 反正他已经老了,本身也没几年好活。哪怕方子没用,问题也不大。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