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找上门 (第1/2页)

明芙垂着眸,心中暗暗思索起阿兄的话来。 瞧她也有几分意动,明棠松一口气。 妹子正值妙龄,生得貌美性子又极温顺聪慧,若以后几十年都过这种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他身为兄长,一想起便是一阵心疼。 此事从前他只是压在心底,想着待回京之后再慢慢为妹子打算。但未料刚一回来霍凝就突然冒出来,此人年纪轻轻就进了九卿之一,以后登阁拜相,玉带加身也是可料之事。 唯一他所担忧的,便是他的出身,他是侯府庶子,幺幺嫁去侯府便是庶房的奶奶。 且武肃侯府嫡长子霍凌的亲事也还未定,也不知未来的大奶奶是何等心性。 若遇上那等争强好胜放刁撒泼的,整日鸡争鹅斗,倒不如不嫁的好。 明棠脑子里将利弊细细琢磨了一遍,心中倒也不急着决定,霍凝此人他倒是看得上眼,只是他的家中事,尚得再多考量考量。 “阿兄今日的话,你且想想,并不急着拿主意。” 明芙轻轻点了点头,“让阿兄为芙儿操心了。” “你与阿兄见外什么。” 兄妹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在汝州的事,直至李太医派人来寻,明棠才跟着回了微草院。 心里的念头一生起,就跟嫩草见了春风似地疯长,明棠恨不得此刻就把霍凝拉到跟前好好问上一番。 念着到底他们是女方家,他这才忍下,回来见到王氏进屋,明棠便迫不及待将此事说与了王氏听。 王氏这段时间也在为明芙的前程考虑,听闻此事直摇头,“不成不成,这门婚事绝对不成。” 明棠眉头蹙起,也不急着反驳妻子的意见,耐心等着她阐明缘由。 王氏斜了他一眼道:“大爷不能因他救了咱们的性命,便对他盲目推崇,若是大爷与他私交,自是没有不妥,可大爷是为芙儿择婿,这人选就欠妥当了。” “自古至今女子嫁人,嫁得都不只是一个夫婿,而是一个家族。” “那霍宰予之前因为提亲的事,将侯府主母蒋氏的母族抄家,还有传言蒋氏膝下独子的死也与那霍宰予有关。” 王氏看着面色微变的明棠,略顿了一瞬才道:“且不说传言真假,单是蒋氏母族的事,就足够蒋氏将他生吞活剥了,芙儿嫁给了他,岂不是天天要受婆母的磋磨。” “夫人所言......也有几分道理。” 明棠在汝州时整日忙于公务,对于武肃侯府的内宅之事倒是了解不多。 听完王氏的话,刚刚升起的念头如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凉水给浇灭,只能在心中暗道一声倒是可惜。 他恼道:“我方才未考虑周全,便急着将此事同芙儿说了,眼下倒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黛鸢端着刚熬好的药碗进来,王氏接过一边细心喂他吃药一边道:“大爷以前公务繁忙,好不容易空闲几日,倒开始东想西想了。” “芙儿就妾身一个嫂嫂,她的前程妾身能不想着?” 听闻她如此说,便知是已有了安排,明棠端过药碗咕咚一口喝完,盯着王氏笑道:“我妻最是贤惠。” 王氏面色一红,娇嗔道:“您又打趣妾身了。” 看着大爷大奶奶二人夫妻和睦,黛鸢拿走空碗笑眯眯退下。 明棠道:“仪儿有何打算?” “正要与大爷说呢,我娘家嫂嫂今日刚来信给妾身,她的胞弟秦霖约是这几日便要入京,妾身正想请人入府一趟。” 明棠在脑中搜寻片刻,倒是想起秦家有这么一号人物,只是他从未见过。 王氏道:“夫君也知妾身的娘家嫂嫂是出自湖广巡抚府,秦家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名门望族,她的胞弟亦是秦府嫡出,出身不俗。” 明棠看着王氏,想了想道:“一省巡抚是二品大官,门第的确不低,只是芙儿自小没出过京城,爹爹恐是不舍她远嫁。” 王氏又嗔了他一眼道:“夫君和爹爹不舍得,难不成就妾身这个做嫂嫂的舍得?” “嫂嫂的信中说了,秦霖是去岁科考中举,之后一直候缺在家,今次是收到吏部的文书来上京赴职的。” 明棠蹙着眉,“若我没记错,秦霖应当已过了及冠之年可对?” “难为夫君还记得,确实不错。” 王氏知晓他的担忧,解释道:“秦家夫人四年前过世,秦霖为此守孝三年,后一年又忙着应付科考,婚事便耽误下来。” “如今他到上京来,嫂嫂的意思应是想为他在上京寻一门婚事。” 说此话时,王氏看着明棠,见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知还是在想着霍凝。 她清了清嗓子,面露笑意,“妾身还未嫁进来时,曾见过秦霖几次,他人长得俊秀,性情又稳当,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秦家的主母已经过世,秦家上上下下又都在湖广。” “以后八成就秦霖一人在上京,若是咱们芙儿嫁过去了,直接便可当家做主。” 明棠闻言抿着唇,“听着倒是不错,只是秦家到底不是京城人氏,不知根知底。” 瞟了一眼明棠,王氏沉着气笑道:“大爷要是觉得不成,舅家大公子如今人也在京城,这个总知根知底了。” “闻璟?” “舅家的大公子,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