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最后两国在大夏国北边四十里的郊外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决战。当时大夏朝一共组织了二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另有一千余名各派修真,共计有三十万人。西北蛮族仍是图鲁尔国十二万精骑,草原各族十五万步骑混兵,另加两三万沿路抢掠来的两万奴隶,共计二十九万大军。

双方实力相当。

战争的胜负天平其实并不在战场上的战士身上,而在于指挥他们的人。

这一战分别由蛮族国主伊势邪和大夏朝皇帝夏无忌亲自指挥。

夏无忌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英明的皇帝,除了一点——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指挥家,他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

决战之日,伊势邪首先指挥十五万草原各部战士对大夏朝的军阵进行冲击,然后又将两万奴隶做为预备队继续投入战局,最后才令图鲁尔国精骑兵向前冲击。

安京城四十里外的西郊霎时变成了一座棋盘,而数十万往来冲杀的战士就是棋子。以野战来看,大夏朝以步兵为主的战阵完全不是来自西北蛮族的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的对手,战局的最后结果是大夏朝的骑兵被十五万蛮族战士拖住,而二十五万步兵则被伊势邪的十二万骑兵一口吃掉。

大夏朝的抵抗在图鲁尔国的骑兵冲击下终于在日落前崩溃。

西郊城外四十里血流成河,在抛下了超过二十万的战士尸体后,大夏朝皇帝夏无忌慌忙率领数万残兵回撤,而伊势邪则指挥自己的胜军一口气又往安京城推进了二十余里。

这一战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在预示大夏朝已经衰落,而蛮族在国主伊势邪的带领下正像一颗不断升起的新星,即将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大夏朝的主力已经在西郊一战被蛮族吃掉,整座安京城除了几万禁军完全是一座空城。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乾坤已定时,夏无忌终于做出了他这一身最大胆的决定,起用光明皇后石碧烟为将,率安军城禁军与皇宫御林军做最后一搏。

基本上夏无忌此举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他这个皇帝将随着安京城和大夏朝一起被写入历史的卷册里,然后灰飞烟灭。

奇迹果然发生了,石碧烟虽为弱质女流,但竟是一个天生的帅材,她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对手中的三万禁军进行了成功的整合,将他们变成了一支合格的骑兵部队,然后主动向蛮族伊势邪发动了进攻。

这个时候的伊势邪正忙于解决大夏朝各路勤王的军队。对于伊势邪来说眼前的安京城只不过是一个空壳,这块蛋糕随时都可以吃掉,但是怎么吃才能赚取最大的价值呢?当然是围而不歼,诱夏朝各路诸候来援,然后将他们一一吃掉最为有利。

这在军法上是“围城打援”。

如果历史能重演一遍,伊势邪可能会后悔这个决定,因为不久以后从颓废将倾的安京城里就会杀出他宿命里的克星。

战争的转折点就在光明皇后石碧烟率大夏朝精骑突击蛮族军队的一刻产生。双方同样是灵活机动的骑兵部队,但石碧烟却占有先天的地利,以及几乎源源不绝的供应物资的后方——大夏朝的国都安京城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倒下的巨人在支持着她。

最终伊势邪不得不正视自己的错误,连番战斗让蛮族部队也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再加上粮草补给供应不上,他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也必须撤退,冬季即将来临,那会是草原骑兵的死期。

但是伊势邪却没有想到中原人竟然还敢对自己追击!蛮族的军队在撤退的途中遭到石碧烟所率骑兵的狠狠打击,这时这些人才感觉到这片土地并不属于自己,无论在哪个地方所有的百姓都会全力帮助大夏朝的骑兵,而蛮族的部队只能像是落水狗一样,饿着肚皮夹着尾巴朝自己的家逃去。

仿佛大夏朝西郊一战的翻板,在喀什儿草原上石碧烟的三万骑兵与蛮族的十几万残军进行了一场决战,最后结果是——大夏朝完胜,而蛮族各部的军队彻底崩溃。

经此一战,伊势邪的传奇也开始缓缓落幕,他在北方草原上的威信一落千丈,对于草原各部的统制力也一步步开始下滑。尽管如此,他仍是北方蛮族历史上最杰出的袅雄,只要他活着一天,蛮族就不只是一个多民族部落,而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苏小贵等人到达瓦喇城时已经是傍晚后,从远处看这座曾经在历史中咤叱一时的城市,就像是一个渐渐睡去的雄狮,巨大的岩石构成了瓦喇城的主体,雪白的花岗岩与黑色的玄武岩交替组成了这座都城高大浑厚的城墙,它们在晨曦的时候应该会显得格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