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莫叶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配合着林杉的笔尖点触移动,在书架里挑拣起书册来。

次日上午,林杉去了礼正书院,原本莫叶以为师父这次是去书院道别了,没想到临别之际,林杉还给书院学子上了一课。同在学舍内受了这一课的莫叶相信,这堂课给众学子在记忆中留下的痕迹,足能留下十数年。

因为这堂课,不是用嘴讲,而是用笔述。

并且这堂课,不再是以夫子授而学子听的形式进行,而是用笔谈的方式由学子问,而后夫子答。

问题凭笔意,全程匿名。

一堂课花去了两个时辰,可谓是礼正书院有史以来最长的讲学记录。但是在这两个时辰里,全院学子到来得虽然不整齐——因为林杉并没有强求上这堂课的人数——然而只要是来到课室的人,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席,哪怕这堂课过到一半时已越过午饭时间,哪怕有人忽觉内急……

可能大家也已隐约意识到,眼前这位性情随和得让人感觉很舒服,但身怀的怪才又让人无法轻薄的先生,就要离开了。

(116)、一谎双达

虽然这个预感跟现实相较起来太突然、太突兀——明明前天大家还在一起游园,为何今天就要作别了呢?

但众学子又不得不承认这个随后就变为定数的预感。

在开课过了约摸两个时辰后,林杉搁下手中捏着的一支小豪,偏头看了窗外一眼。春末的暖阳已经离开了天中线,移到课舍内端坐之人目光掠过窗户上沿就能看见的位置,春日渐耀,然而林杉的课在这个绚烂阳光洒满屋舍的时辰,就要宣布结束了。

讲席对面坐着的众学子看见这一幕,心下了然,也都逐渐停下手中正在书写的笔。

课舍内漂浮着墨香纸气,因为这堂课由言授改为笔谈而比平时浓郁了许多。礼正书院的学子家世厚实者居多,虽说在书院里学子袍服一致,同席一堂,互相礼待,但是世家大户固有的特点还是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学子各自的细微风格。此时大家的思绪从文字中收了回来,一时就觉空气中有檀香、兰香等数种珍贵的墨香气息漂浮着,这自然是因为学子们潜意识里已习惯用这方面的不同来彰显自己的特性。

然而墨再好也是死物,随着众人的停笔,这种清新而富有灵韵的淡淡香气似乎也凝固起来,并且因为气味繁杂混乱,反而让有些人觉得心绪浮躁。

林杉活动了一下连续写了两个时辰,此时变得有些发僵的手指,然后将双掌随意的覆在双膝上,望着对面端正列坐的众学子,脸上浮现一片笑意,语气温和的说道:“这堂课到此为止,诸位,我要走了。”

林杉刚说完这句话,舍中各自在心里猜测了许久的众学子里终于有一人忍不住站起身来,问向林杉:“先生,您这次走了,以后还会回来吗?”

这句话问得相当直接,并且若是怀有不同心态的人听到,还能听出疑问和质问这两种意味来。

此时舍中所有人都是正襟危坐,并且皆在沉默,这位学子突然长身站起,一眼看去不免让人觉得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不过,在这种感觉中,突兀的成分似乎比特别的意味要多很多。

此人看来年岁约有二十以上,下眼皮处已微现岁月痕迹。虽然与在座学子着同款衣袍,但他的袍服上满是皱褶,并且可能是因为多番浆洗的缘故,这套学子服已失去光泽,有着褪色后的晦意。他给人的整体感觉很粗糙,而与在座的一众少年学子们一较之后,虽然他是第一个敢于站起来发问的人,但他却反而更像那鹤立鸡群中的灰羽鸡。

只是,这位学子今天说话的气势并没有如往日那样因为他显得有些寒酸的形象而削弱。当他的嗓音一撩开时,可能是因为还带了一些个人情绪的缘故,他的声音顿时塞满了整个课舍,并且也撞到所有学子的心里,引起了一些学子低声的应和。

除了他之外,课舍内还有不少学子此时心里也长出问这个问题的枝蔓。

林杉注视着那独个站在众坐学子之中的书生,在沉默了一息后温言说道:“月圆月缺,相聚别离。”

这位学子闻言后怔然无语,实则他正在心中反复念着对面那位先生回给他的八个字,思索着这八个字中包含的不确定以及必然。这是矛盾的两个因素,然而它们又像日月一样能同存于乾坤之中。

随着这位学子陷入沉默之中,又有一名学子自席位上站起身来,他先向林杉拱手深深一拜,然后才徐徐问道:“先生为何走得这般急?学生才入礼正书院不足半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