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 (第1/4页)

“族叔,你较少来南昭京都,也许会因此疏于了解。阮洛六年前就在京都创得‘金算盘’的名头,在京商领头人的商行里练了三年,该学的应该都学会了。”燕钰说到这里忽然一叹,“只是中间隔了三年,他一直在外面养病,被人遗忘了一段时间。”

“你提了这么一句,倒让叔忽然想起来了,九年前他离开梁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生病。”长者的话说到这里,话锋忽然一转,“叔知道你一直没断过那个念头,今天亲眼见过他了,该断念了吧?”

“是,凭他的身体状况,恐怕也只能一直留在南昭京都,硬拉他来梁国,只会让他折命。”燕钰点了点头,但他眼中很快又浮升疑惑,问道:“族叔忽然这么说的意思……难道这事你也一直挂念着?”

“我没那闲工夫。”长者眼中快速闪过一丝轻视,“区区一个阮洛,若只当他是计算组储备人才,梁国也并不缺这样的人,你早该断念了。”

“嗯,知道了。”燕钰应声,没有再就此事多说什么。

“三千两的事要仔细考虑。叔刚才有些难理解你为什么签空票。现在忽然明白了。这事还真有瞒着大当家的必要,这么大一笔钱流出而没有货物单据所倚,他一定会查的,东风楼最后也不会瞒得住他,易文的名誉可能要带着受牵连。”思酌起空票据的事,长者微微皱了一下眉,话语稍顿之后接着道:“阮洛那边,愿意担保多久?”

燕钰以及长者所言的“担保”其实就是借钱。三千两白银,是阮洛先从他自己的银库里兑现。燕钰才能开得了空头票。

但借出去的钱总是要收回的。身为商人,阮洛借钱出去,却是从了朋友之义,没有要息钱,否则对于燕钰来说,又得新增一笔开支。阮洛已经义气如此,燕钰不该没有自知之明。得尽快还账。

长者此时问的这个问题,不久前燕钰也向阮洛问过,也就是在易文被谢涟漪约走,留他俩在楼里听曲的时候。

在东风楼的人眼里,票上是不是空头没关系,只要真实的白银入了东风楼的账,便货款两清了。但这不表示阮洛也理解不了空票于燕家、于燕钰会潜存什么影响,所以这事不能太敞开了谈。…

可阮洛当时给出的话,意思说得比较模糊。没坐一会儿身体抱恙先离开了,之后也再没机会与他谈这事。

如果没有明言为定,那就只能按行规来办,一个月是最标准的借期,延长三个月时间勉强也行得通,再长了燕家族人、分会这边也会渐渐瞒不住的。

待燕钰说明了自己的预计时间,长者立即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燕家这种可以直接调用大额白银的账本票据,还从未发生过像今天这样被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情况。

“涉及数额太大,朋友也难信。”看见燕钰欲言又止,长者又多叮嘱了一句,“想办法在半个月以内弄平这笔账,实在不行,就用自己的钱顶上。缺了的这一页,我会联系几个分会账房,周转淡化掉。”

燕钰点了点头。最稳妥的办法,也就只是如此了。

不过此时的他又隐约有些诧异,似乎这位族叔对阮洛很是防备,但从常理来讲,连自己都与阮洛隔了九年没见,这位常驻梁国总商会的族叔又怎么会这么留意他呢?

车外几个伙计相互间的吆喝声渐止。应该是此次南来的一行几人都已归位,启行在即。

很快就有一个燕家随从来到燕钰所坐的车前请示,燕钰抬了抬手,之后没过多久,一行五辆马车缓缓启行,驶向夜幕。

直到此时,车内那燕家长者才提了一句闲话,问道:“你真的把易文的未婚妻搁在京都了,还倒贴进去三千两。”

“在我看来,这钱花得值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把族叔带上。”燕钰先是轻轻叹了口气,随后又笑了笑,接着道:“今天这一趟来,没想到前头碰上了胡寻,见他被东风楼耍得够呛,我便与易文商量了一下,想来个下马威,接了人立即走,没想到后头玩大了。”

“绸缎庄那个胡寻?”长者不禁惊讶起来。

“我认得的胡寻也就这一个。”燕钰微微一笑,语气稍缓,他才接着道:“今天这事说起来还真有些一言难尽,族叔,这回去的路途漫长,你就当听个故事,我慢慢讲给你听。”

“那好吧。”长者点了点头。

……

华阳宫偏殿,二皇子王泓捧着厚厚的一本书,还在细细阅读。

这是一部南洋夜侯国的建国史,确切的说,是一本由夜侯国一个籍籍无名的书生撰写的编年史。这部编史中不乏无法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