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部分 (第1/4页)

茶铺才会在清苦经营几十年后,看样子还要如此继续清苦下去。

而在接受了阮洛择变的建议后。余用开始真正考虑“变”的意义和“变”的具体操作,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余家的制茶售茶大业除了保留老茶汤这一祖传茶品,融和接纳了其它几种名茶,还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几种花茶、奶茶。

最成功的莫过于奶茶的创新,在煮沸的牛奶或者羊奶中加入老余家以前让无数客人皱眉难咽的大苦茶汤,去腥膻的效果颇佳。如果加入的是别的茗茶。显然效果不如大苦茶汤,还会增加成本。而众多客人在喝过几次甜腻的奶茶后,忽然来一碗纯粹的大苦茶汤,感觉也是莫名的畅爽。…

如今余家茶馆最受宠的奶茶和资格最老的大苦茶汤成了相得益彰的产品,日常销售缺一不可,各自的意义都非常特别。

京都有别的茶馆想学得奶茶技术,但他们一天没有参透大苦茶汤的熬制秘诀,便一天不可完全取代。借此产品的无可取代之品质优势,余家茶馆在三年时间里已然做大,不但不再是三年前那种小铺面,且除了主店还开设了分馆。

余家也早已在一年前连本带利还清阮洛最初支援的资金,余用与阮洛的交情也已坚深如铁。茶馆大约每十天要批量采购一次羊奶牛奶制品,为店中最畅销奶茶的制作主食材,尽管京都现在提供此类物资的商户不少,但余用首选的商户绝对是阮洛名下的供应商铺。

余家茶馆的崛起过程,表面上看来是余用搭上了阮洛这条大船,顺风走了好运,然而京商群体之中资历稍厚点的商人恐怕也已品出了此事里头包含的一点异处:阮洛这颗商界新星为什么在刚刚接受舅父的家业后,这么快就大力帮助一个相当于陌路人的余用?而余用这个老顽固,以前建议他择变的人不是没有,他从来不听,可三年前他不知道是脑子里哪根筋乱搭,就听信了阮洛这个后生的建议?并且他似乎开了未卜先知的天眼,乱搭船竟也搭对了?

就因为阮洛支援的资金够厚实,所以余用终于心动了,人过中年终于决定搏一把?阮洛到底支援了余用多少钱,他又是凭的什么,敢这么放心大胆的支援余用巨额财物?如果余家这次择变失败了怎么办?余用又是凭什么相信阮洛能带给他成功?

这来自阮洛余用双方的两个主要的问题,已经有人在质疑,但恐怕只要当事的两个人不说,便难得有人能够看透。

余用之所以肯相信阮洛的建议,主要还是因为阮洛的真实身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余用一开始虽然也有些怀疑阮洛帮自己的动机何在,然而尽管阮洛从未主动说明此事,他这目的未明的动机却已经在余家茶馆崛起的三年时间里,得到了间接性说明。

阮父早逝,如果只是凭这位对南昭建国da业有过如山功勋者的一点余荫庇佑,阮洛做不大这些事。

实际上,阮洛能掌握的有利于商界的资源,全部来自当今皇权。他需要什么,能够在非常快的时间里获得庞大权力的支援。因为有这样的靠山,阮洛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让余家崛起。

——只要余用肯采纳他的建议,开始择变。

至于阮洛,他当然不是被动接受皇权支援。在皇权与余家之间,阮洛所担负的角色,已不是简单的单向受益方。皇帝一方如此信任他,切开国库一角供他使用,阮父逝去后留下的那份荫泽当然也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全部,重点还在于阮洛有没有与借用国库相当的个人能力。

国库愿意借出现银供阮洛自行支配使用,是皇帝念在阮父昔日助他打江山功勋卓著而给他儿子的面子和信任,但借出去的钱终究还是要还的。

余家茶馆就是京都茶叶行里最先驶出的一艘旗舰,由阮洛代行皇命打造,驾驶这艘旗舰的主人还是余用,但这样一艘掀起金钱收益浪潮的旗舰一经驶出,立即引来效仿者无数。

如果举国百姓都只是缩挤在几个都城里谋生,不仅会滞缓全国发展,还会对当地有限的资源分配问题带来沉重负担。…

西北那片土壤结构不适合农耕的地方以前少有人居住,地方虽大却相当于一直在留空,如今这片地方出产的奶制品开始形成一条较为固定的销售套路,以京都为榜样,销售模式开始扩展到邻郡,成熟的食品加工工艺也让这种特别的食物得到较为广泛的接受。

西北那等以前钻不出收益的土地,如今有了别处无可取代的食品产量项目,对吸引移民也有着很强的帮助。

与其说是阮洛在帮余用发家致富,不如准确地说,是皇帝看重并确定了这片产业存在可以挖掘壮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