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 (第1/4页)

立于他身边的冯御医抬眼寻着他的视线也正看向那山顶道观,眼神却是停在道观高阁上。望着那立于高阁正做出一副掐指算天姿态的银须道人。他开口则是附会着华施闲的话:“你说这话的意思,是在疑惑刚才二殿下的回答?绕山而行也未必就是为了看风景,也许是为了拿捏距离时辰,我听工部的人说,在环绕这假山的鹅卵石小径上连走两圈,就是一里路程。”

华施闲没有立即回应冯御医的话,倒是站在另一边稍微疏远了几步的赵御医这时开口了,他慢慢说道:“施闲兄是在指皇子靴底微湿新泥的事吧?昨天的确不是每月宫中奴婢水洗假山的日子,皇子即便来过这假山附近。也不可能湿了鞋。何况即便不考虑这一点,就说这假山与寝殿的距离,皇子若只是夜里失眠,坐起来看会儿书也便罢了,实在无必要绕这么一段路来假山附近。”…

冯御医听了赵御医这番推论。恍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当即又附会道:“对啊,就以皇子近几日颇不为佳的体质,华阳宫里的人也会劝阻他夜里莫出屋才对。”

三个御医的某项主意再一次达到一致。

但华施闲很快又叹了口气,悠悠说道:“可是确定了这一点,又能如何呢?我们这些做臣下又没什么权力的医官,并不能为此就坚持向一位皇子求实什么。二殿下却是风寒发热无异,但他昨晚具体去哪里受了风寒,我们则是无力过问了。”

华施闲的话音落下,三个御医就一阵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华施闲的话说得满是无奈语气,但这世上最无奈的事反而又最实际,实际得令人心神生乏,因为无奈缘自你无力修改。

“假山啊假山……”华施闲微微抬高下颚,视线似乎落在假山之巅的道观上,又仿佛是随神思飘向未知底境的天空。他将后头那半句“意为假江山乎?”不留痕迹地咽回了喉口,只余一声空无意义的叹息。

华施闲身为医界名门之后,七年前他独自来京,晋考医官,满怀以己之能报效新朝的意愿。而他会有这种志向,与新朝始立之处,新君释放了天牢里治死前朝太后的那位药鬼廖世,以及精简太医局医员但又提升了众医员荣誉地位的诸多改则做法有关。

名医华施闲凭一身可靠本领,在初入京时就一举成功考入太医局。只要有真本领,在新朝君主那里都能得到比较对等的待遇,这一点并未令华施闲的预想失望。

初入太医局,华施闲只做了两年生员,就又晋升至医工,再过一年,便直接晋升到皇庭九医之列,享有太医局医正储员的资格,以及王公侯爵见面揖礼的荣誉。一个新人,如此迅速提升地位的背后,除了有他自己的刻苦努力,还有当朝天子的厚德施恩。

功劳奖赏,能者得之,新君在这一点上做到了精准划分,一应举措很能服人。

但在这样的太医局待了七年,华施闲却有些厌倦了。

或许他正心处的这种状态若是被公开,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指责他是不是生活太稳定无忧了,才会冒出这种不知报答皇帝知遇之恩的散漫念头。但绝对还有一部分人会附会他的这种想法,因为笼子里的金丝雀也会有跃出精致华美的鸟笼子,舍却饱腹而美味的食物,只求飞向广阔天空。将羽翼展开至最大限度的愿望。

不止是一个御医有类似华施闲心里的这个念头,区别只在于是偶尔想想,还是渐渐每一天都会这么思酌个把时辰。

投身皇宫大内御医院,活动范围也就固定了,不能像目前大约只生活在传说中的那位药鬼廖世一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而医道的上潜力,明显还不止那几万言御用医门收录的医书之中,而在于广阔的大千世界里。京都医士虽盛,却还远远不够概括整个医业的能量。

身为皇家荣誉医官,上享耀目身份。至下却不怎么方便收徒。医官收徒弟得走一套较为繁琐的章程。因为这道门槛。虽然能入门的医童生员品性上都不差,却又免不了会错过一些出身虽低,但头脑思维方式却有习医天赋奇才的苗子。

由皇帝钦点的御医,轻易还不能接诊平民病患。但从侧面角度来看,病人的复杂程度是可以提升医者的经验和医技的。目前华施闲待在太医局,除了使弄的药材都是在采办入宫以前精拣过的,连治疗服务的对象也是固定的那几位,轻易不能有、或者说根本就不该去设想新的尝试,这实在大大禁锢了他求进步的意愿。…

而最令他烦闷生郁的,就是这个比较固定的医治服务群里,就有一个二皇子王泓这样的老病号。

二皇子的虚弱之症一直未见彻底康复,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