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部分 (第1/4页)

京都……那这里是哪儿呢?

莫叶的思绪刚走到这一步,她就又听见了那小女孩的声音。像是不太乐意,嘟嘴说道:“为什么要过几天才能去集市?茹儿现在就想吃。”

看见这一幕,莫叶会心一笑。

五、六岁左右的孩童,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不善于控制情绪,想要的东西,大人若不给,就会缠上一天。回想自己也在这个年龄时,这样缠闹的事情也做过不少哩!而师父的态度,会在温言几句后就变得严厉起来。

不过,只要是他承诺过的事,就一定会兑现。因为这一点惯例常在身边演示,所以自己的性格好像也有点一诺千金的影子。

一眨眼的工夫,莫叶的意识不知是怎么的,又跟着那枯发男子走进了草屋内。此时,那男子已经坐于一张临窗的书桌前,修长的五指稍稍打开,捏着一支笔,正在桌面铺开的一本白册上书写着什么。

莫叶下意识想靠近些,努力了很久,才终于得见那男人的侧脸,便再难更近一步。仅凭半张脸,又隔着一道怎么也挥散不去的奇怪雾气,莫叶没法完全看清那男人的样子,但心里已然感受到一丝陌生。

这好像不是伍书。

正思及此处,莫叶的视线微挪,就看见了男人捏笔的手。

只有三根手指落在笔杆上,小指和无名指虽然没有像女人那样摆开成兰花状,可实际也没有落在笔杆子上,与笔杆始终保持着分毫距离……

莫叶心神一动。

伍书曾说他是书香门户、小富之家,在没有被山匪抢劫屠戮之前,他的理想是做一个有学识的读书人,广结文人墨客,以书为伴。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单字一个“书”,也是因为怕他忘了,便非常直白的表达这个意思。

为此,莫叶特别观察过伍书写字时的样子。虽只有寥寥几次,却记忆深刻。除了因为她好奇心强烈,自然会加深印象分,还因为他那捏笔的手势,旁人还真有些难学。但他不仅不会因为挪开了两根手指影响笔的稳定,反而可以写得非常快,落墨笔画偏细却运笔如行云流水。

现在看这屋中场景,窗下墨色书香,窗外高峰远鹤,岂不正是伍书曾经无比向往过的一种生活么?

而且,看那熟悉的捏笔姿势,仿佛也正是他享受于这种闲逸无争的生活中。

在莫叶正有些出神之际,那个稚嫩的声音又传入耳中:“大叔。你在做什么?”

那捏笔正在书写的男人依旧语气含笑地说道:“在写字。”

站在桌边,双眼刚过桌平面的小女孩踮起了脚,又往上蹦了两下,还是没能看清那空白册子上写的是什么。或许她还不会识字。就算她再长高些,视线角度足够看清那些文字,也认不出来。…

尽管如此,那小女孩仍旧不停往上蹦着。

然后,写字的男人就搁下了笔,起身拎了一把椅子靠在桌边,然后将小女孩抱了上去。这下,小女孩就与那男人一样高了,也不用蹦蹦跳跳就能看清书桌上的一切。

“哇……”小女孩惊讶了一声,等她终于能看清桌上全部事物的时候。她注意的东西反而又不再是空白册子上写了什么,而是看了看脚下,有些兴奋地道:“大叔,我以后能长得和你一样高吗?”

“可以。”头发有些枯色的男人再次坐回桌边,但他没有立即挥笔疾书。而是叮嘱那小女孩:“站在椅子上不要乱动,如果不小心掉下来,会摔得很痛的,要下来的时候喊大叔抱你。”

“哦……”小女孩抿了抿微润的小嘴唇,注意力这才挪回到男人笔下,看了一小会儿,她就又问道:“大叔。你写的是什么?”

————

南昭境域内,特别是京都内城这片地域,为了以最快速度肃清建国初期那种诸如贼匪四窜、当街可割头卖钱的混乱的秩序,禁铁令很早就颁布实施下来。

在此严令面前,京都居民就是想买把菜刀,都要登记造册。

这项禁令至今已行使了有十多个年头了。目前还未有丝毫松缓的迹象,好在京都居民差不多也习惯了。

谁没事隔三差五去铁铺打刀?近年来市场街道上倒确实已没了那种动不动就挥刀拔剑的凶人,而且在官方登记过的几家铁铺,卖的铁器质量明显比以往好多了,贵点也值得。如今京人大多兜里都不差那点钱……这总归是有利民生的事,普通老百姓渐渐也打心里赞同支持。

但这只是对寻常人而言的律令规则,对于有特殊需求的部门,当然还是须要特别对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