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部分 (第1/4页)

资料碎片中,体现了一条最让王泓诧异,并且无法在心中跳过此事不管的关键要素:贤妃生下的女儿,至今还存活于世。

这可是他的妹妹。

当年贤妃在怀孕期间,与她有过接触的御医、宫女、产婆……总能让王泓找到一两个旧人。

从时间上判断,贤妃的女儿,正是十年前林先生带出宫去的那个婴孩。此事乍看去,似乎存在一些隐晦难言的问题,但王泓接下来又很幸运地寻到了贤妃还未出阁时,身边带着的一个贴身仆人,因此才知道了当年林先生带着贤妃的女儿出宫,绝非因为苟且之事。

贤妃分娩,结局却是一尸三命已陨其二,在几名御医会诊后,得出一条可怕的真相。

在真凶未明,但行凶手段极其阴损的危机背景下,父皇不想再拿爱妃以命换命留下的女儿去冒险,在与林先生商议后,使其带着女婴离开京都,并一路派人追杀,造成其假死的现象。

而究极祸事根源,在守备森严,但内部人心又免不了复杂的皇宫之中,能使用慢毒逐日蚀坏贤妃体质的真凶会是谁?

王泓有阅读的爱好,因为他从未奢望立储之事落在自己身上,所以阅读面大多偏开了朝政。而皇帝看他身体弱,也没有给他过重的学习任务。这便让他有了比较自由的阅读空间,获得一些前朝宫廷秘辛的散碎记录。

起因为嫉妒,落果至杀戮,实为宫杀!

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以无比空乏的理由,一念至杀一人。

王泓本来也难相信,女人的妒忌情绪,若延续下去。最后可以结成那么可怕的罪恶。

不过,这种情况在本朝,似乎还尚未发生过。

王泓曾试着想,可能是因为父亲的出身,并非与生俱来拥有皇族身份。也就没了那么多利益联姻、同床异梦的妃嫔,外加上王家家族内的异常团结,父亲对他拥有的六名正式娶进门的女子,都是存了真情,雨露均沾,这几名女子相互之间,也是处得很和睦。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前朝的某些记录里,关于宫杀,可是血淋淋涂得不止一处。

自己身为人子,对父辈的事。又能真正了解多少呢?

抛开一切因素不论,只论“宫杀”,目标为怀孕待产的贤妃,在当年,谁是最可能敌对她并下手害人的凶手?

几年前,当二皇子王泓在接触到那位叶家仆人,知道这些资料信息的时候,当年在贤妃受封之前,相继受封的几位妃嫔,如今大多花谢木枯。王泓只能凭记忆回想起她们曾经的形象。却找不出什么疑点。

那时贤妃住在别苑,也是较少与别的妃嫔接触了,儿时的王泓常去那院子,对这一点。他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并且贤妃之死的关键祸因,是她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身中慢毒。但在那段日子里,王泓常与她共同进食,且不提慢毒,就是他稍微有些侵染风寒的症状,就会召引来几名御医诊治。为什么御医也丝毫未有察觉?

只能因此说明一个问题,贤妃是在最后待产那几个月,自己离开别苑以后,才遭的害。

好狡诈的凶手!

偌大宫廷,其实没住几位妃嫔,王泓很快将视线从这个角度挪开,转入另一个区域。

父皇在对后宫进行一次特别的“清扫”工作后,前朝留下的宫人,大多都得到了遣散回家、允许租地耕种的待遇。但并非所有被遣散的宫人都愿意回家种地,有一些已经习惯了宫廷生活的宫人,瞒着主子经营多年,已经在深宫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小特权,回家就等于一无所有。

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当中,或许存在有对遣散令不服,而生出不轨之心害主的人。

这类群体里头的人,大多是在皇宫待了很久,若要玩起一套宫杀之术,扭曲的智慧敢叫观者咂舌。

父亲或许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为了保护自己那毫无深宫生活经验的家人,采取此行动,“清扫”遣散出宫的,大多都是这样宫廷经验丰富的老滑头,但难绝她们在宫中还留有人,借用别人之手实施报复。

原本,二皇子王泓的怀疑视角会就此转向,但是在反复琢磨那位叶家老仆人说过的话之后,他脑海里忽然闪现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记忆片段,令他把视线又转回原来怀疑的方向。

他本来也不想将怀疑的对象,盖在照顾了他多年的义母德妃身上,但无人能洗白他的记忆,便无人能阻止他朝那个方向琢磨。

犹记当年,在离开贤妃的别苑之后,他紧接着就住进了德妃的宵怀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