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滑溜 (第1/2页)

蚕分为好几种阶段,以蜕皮为进阶标准,按照‘龄’来划分等级。

从孵化开始便称为一龄蚕,到今天已经是过了第七天,蚕进行了第一轮的蜕皮,成功变成了二龄蚕,这样蜕皮一共会经历四次,直到五龄蚕之后就会开始结茧。

赵叶青记得整个流程大概是在一个月左右,穆奚会把自己每天去观察到的蚕的情况汇报给赵叶青做笔记。

等到笔记做成了小本的时候,蚕终于开始慢慢爬上了方格簇。

这些蚕十分有秩序,两人将方格簇靠近蚕座放下之后,蚕是一种会往上攀援的昆虫,它们会自己在上面找到自己结茧的地方。

每一只蚕都会将自己放在一个小格子里,如果爬到有‘人’的房间,自己就会继续往前,直到找到没有‘人’住的房间后才会钻进去。

方格簇的入住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少数没有找到地方掉下来的蚕,或是没有碰到方格簇不知道往上爬的,两人就会手动抓着蚕放到空置的方格里。

等待结茧的时间,两人到地里去将水稻给收割下来,现在家里工具齐全,收割两块地的水稻都不用特意去挑时间,一人收一人打捆,不过两个多小时就弄完了。

就是脱粒还是得人工手动,村寨里肯定是有脱粒机的,可两人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就是没有找到,估摸着是在那些木质楼里头,两人也不敢去,就怕坍塌,还是手动吧。

稻谷收回来之后放在院子里晾晒到干燥,赵叶青又是坐在院子里用木耙翻晒着稻谷,穆奚下地下室蚕房去将没有成功结茧的蚕给取下来晒干。

这些蚕是僵死了的,不能再结蚕茧,但是晒干了能做中药材。

铝皮桶里重新被灌满金灿灿的稻谷,留了一麻袋出来舂成大米,新米做饭就是香甜,老火熬煮成粘稠的白粥,闻着那米香都不用佐小菜都能喝下两大碗白粥。

这段时间又到了农闲的时候,两人把打出来的秸秆堆放在干草房里,还没有想好要不要进行秋播,穆奚打算先把放在村寨里的工具给搬回来。

现在斜坡下有一辆三轮,斜坡上能用电动车,过程不用赵叶青帮忙,穆奚一个人从早搬到晚也就都搬完了。

赵叶青在家里整理冰柜里的肉类。

原先剩下的猪肉就放在厨房的冰箱里头,这次宰杀的牛羊,少部分牛肉也放在了厨房的冰箱里,大多都放在了厨房门口的冰柜里。

卧式的冰柜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还有两块牛肉都塞不下了,这段时间天天吃牛肉。

狗子们倒是吃得开心,赵叶青一开始也觉得不错,时间久了就不行了,还是想吃点猪肉。

牛肉除了牛腩的部位,其他地方都是瘦的,赵叶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馋煎得香香的,滋啦冒油的猪五花,于是吃不完的牛肉被做成了牛肉肠,挂在烘干房里,大夏天的里头还烧着火熏着。

地裂之前每年春节都能看到有新闻爆出某家某户因为熏腊肉导致把房子给烧了的。

两人也担心有这种问题,早早就在烘干房的内壁抹了一层掺杂了稻草碎杆的黄泥,糊在墙上防止燃烧,本想着抹水泥的,又觉得没那个必要。

前两年都没有这个问题,到了夏天还是一样的潮湿多雨,直至今年,夏季的雨水比去年少了将近一半,每一部分的地形变化都会导致风向发生改变。

赵叶青猜测难不成还和那滑坡的山崖有关系?或许是挡住了某一阵远处海面吹过来的风?

他们所在省份是有沿海的城市的,所以每年的回南格外严重,赵叶青想着要是他们生活这片山脉不远处靠海就好了,说不定找到路出去还能弄一顿海鲜,现在这种时候去赶海肯定没人抢。

海鲜吃不上,溪流河鲜还是可以的,这段时间的螃蟹格外多,到小溪里搬开一块石头都能看到落荒而逃的小螃蟹。

还是按照老规矩拿回来熬粥喝,赵叶青夹起一块螃蟹咬碎了轻轻吮吸里面的鲜甜,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你说这能不能养,人工饲养的话应该会比较大吧。”

穆奚哭笑不得:“一个池子养鱼,一个池子种荷花,你还想弄个螃蟹池子?”

赵叶青也就是说说而已,家里还有就快孵化的蚕,肯定没有时间去管理螃蟹。

想到这又夹起一块狠狠吸了一口解馋。

说起荷花池子,现在已经到了底下莲藕可以收获的季节了,再晚些不收淤泥里面的莲藕就会腐烂在水底成为养料。

水面上的莲蓬一个个鲜嫩饱满,莲子鼓胀的要掉出来,赵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