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其他代表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但卜奎“上去”的呼声最高。

代表大会闭幕后,敬部长特别从北京来到海天市,代表中央来看望张敬怀。

到医院前,他买了一个大花篮,还买了许多水果,装了一大框,以示慰问之意。

敬部长一进屋就握着张敬怀的手,说:“我来晚了,因为开党代会,实在对不起。”

张敬怀一看那花篮和水果,说:“还带这些东西,现在缺少什么?什么也不缺。前几天,我还让人们把送来慰问的东西,又拿去送人呢。”

敬部长说:“表示一下意思吧,知道你啥也不缺。”

闲言道罢,敬部长示意护士退出,二人在医院的病床前做了一次长谈。

敬部长亲切地说:“这次安排你进中委,有一个重要原因。按年龄,你还有一年多就到‘ 站’ 了。为了我们党的事业,中央想让你推荐一个接班人,你把他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是使各级领导集体年轻化的一条重要方针;关于侯贵卿同志,按‘ 四化’ 要求,条件也可以,但是在我们考核时,有不少反映,组织部决定,很快要把他调离目前岗位。……”

张敬怀只是听着。敬部长停了一下,好像让张敬怀消化他的意见似的,过了一刻才又缓缓地说:“等你选好接班人,他在省的党代会当选为书记后,你才能退居二线。关于你的工作,中央考虑,要你到省人大去,当一届主任。……”

敬部长不说了,看着他,等待反应。过了老半天,张敬怀仍然没有说话,敬部长才说:“你考虑考虑再答复我吧。第三,是卜奎同志的问题。他以前当过你的秘书,当然你是最了解他的。无论我们的考核或党内外群众的呼声,都很高。

他先当副书记;你退下来后,我们拟安排他做省委书记,一把手,想听听你的意见……”

敬部长等着他的回答。

张敬怀半躺在病床上,想了想,说:“关于我个人的安排,敬部长想一想,我们这大半辈子,什么时候不是‘ 一切交给党安排’ ?什么时候张口提出过个人要求?所以,我没有什么意见。这一点,我早就想通了:人的一生,再轰轰烈烈,也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古往今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轰轰烈烈过,但不还是成为一捧泥土了吗?我虽然也犯过错误,但现在下来,算是‘ 软着陆’ 吧。

所谓‘ 见好就收’ 吧。这‘ 见好就收’ ,人人都明白,但做起来就难了。所以,将来让我到省人大常委当一届主任问题,按常规,由省长到省委书记,省委书记退下来,到人大,人大退下来,到顾问委员会当‘ 顾委’。现在‘ 顾委’ 没有了,干一届人大就到政协。这好像成了‘ 常规’。”

张敬怀停了片刻,微笑着说:“人们不是编了个顺口溜吗,‘ 省长、书记不要怕,退下来还有政协和人大。’ 其实怕什么?怕丢掉位置,到政协和人大,看透了是一种‘ 安慰赛’。一生为党工作,无悔无愧,自己安慰自己就行了。何必让位置来安慰?人们怎么看不破呢?即使看破了,也是东比、西比的想不开。所谓‘ 看破容易想开难,看破想开是神仙’ 你看破了,想开了,你就自由了。我个人的安排,想打破这个常规。退下来后到不到‘ 人大’ ,……给我个考虑时间吧。”

张敬怀想了想继续说:“关于侯贵卿同志的安排,我不能提出什么意见。因为他刚到省里工作那一段,我们有一点不愉快。后来,我和他搭这个班子,人们反映是‘ 团结’ 的。其实他对我是有意见的,我对他未尝没有意见呀。彼此为了团结这个大局,不说就是了。我对他的意见主要是觉得这个同志不太老实,有野……也可以叫雄心吧。……”

张敬怀选择了一下词语,继续说:“这老实和不老实,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是一种感觉,要我拿出什么事例,我也说不出来;至于这所谓的野心,和创业精神,和雄心壮志,就更难区分了。我只是有这个感觉,他对我有意见,我向来是当作工作中的不同意见看待的,没有和过去的什么‘ 整人’ 联系过。我今天之所以讲出来,也算知无不言吧。我希望我这只是‘ 感觉’ 的意见,不要成为安排侯贵卿同志工作的障碍……”

张敬怀又停了好久,敬部长耐心等待着,过了有四五分钟,张敬怀才说:“关于卜奎同志的工作,当然也得听中央的安排。因为他当过我的秘书,我不便说得过多。但,按历史发展规律,我绝对相信,这个年轻人会比我干得好。有些同志对他们不放心,如果一代不超过一代,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