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大卫大致向周利文讲了讲他和银行高层,包括几个股东商量的对应措施,其举措无非是缩紧银根,减少风险投资,增加对实业方面的贷款比例等等。等大卫讲完后,周利文默默考虑着,许久没有说话。

“您是不是觉得过于保守了?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话,我们可以商议下。”见到周利文沉思许久都不开口,大卫有些忍不住地问了一句。

“不不,亲爱的大卫,其实这些举措还是不错的,虽然保守,但稳扎稳打,我想任何一个银行家,包括美联储的主席们都挑不出一点问题。”周利文摆摆手说道,大卫听周利文这么说松了一口,要知道双方的年龄差距不小,作为年轻人,在外人看来周利文当然是激进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短短时间内就一手创建出这么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而大卫不同,几十年的银行业生涯,再加上他的年龄和目前复杂的情况,大卫选择稳扎稳打是最妥当的对应策略,他担心自己过于求稳而让周利文有所不满,可结果周利文反而肯定了他的举措。

“谢谢,如果您没意见的话,接下来银行就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当然,假如一年后经济好转,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新的调整。”

周利文点点头:“可以,这个我批准了。”正当大卫笑了笑时,周利文突然又说道:“不过大卫,我想另外提个建议。”

大卫一愣,很快就道:“您请说。”

“这回次贷危机对于整个金融业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也许过不了多少日子,就会有大批的银行业,包括金融机构破产,这一点你不会否定吧?”

“当然有这个可能。”大卫点头表示认同:“说实话,假如当初不是您的支持,我们及时退出次贷业务的话,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继续谈论这些话题。这场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实在是太严重了,不用说过些日子,以我现在得到的消息,全美已经有近百家小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处在了崩溃的边缘,直接破产清算的也已有了十几家。”

“真是个悲剧……。”周利文感叹了一句,大卫同样沉重地长叹一声。作为银行家,同行虽然是竞争对手,可当看见这么多同行被这场危机给卷进去,从而彻底失败的结局,这是任何一个银行家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兔死狐悲,也许就是这个心态吧,面对这个现实,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眇小,就连强大的美国举政府之力也无法阻挡危机的发生,那么一个银行家再有能力又能如何呢?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作塞翁失马。”周利文幽幽地说道。

见大卫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周利文特意给他解释了一下这个典故,当大卫听完周利文的话后顿时恍然大悟,有些明白周利文的意思了。

“您的意思是说,这次的次贷危机不仅是难关,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银行业进行扩张?”

“没错!”周利文很是赞赏地点点头,大卫虽然年龄大,可经验丰富,一点就透。

大卫皱眉想了想,环抱着的左手搭在右手圈里,戴着婚戒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手臂。过了会儿,他道:“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想法,我们在场危机中受到的损失很小,以银行的资金准备完全可以适当地收购一些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这个机会进行扩张。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这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不知道您能给予多少支持?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无序的收购影响到美国一号国家银行的自身。”

“这你放心。”周利文本以为大卫会反对,谁想到他是担心资金问题。对于资金,周利文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在这次危机中他的损失不小,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拿出几十亿美元对周利文而言只不过是有些压力而已。

更重要的是,这的确是一次美国一号国家银行,包括沪海银行和投行向外扩张的良好机会,更是美国一号国家银行和这些机构,乃至周利文本人对金融业精英的一次“大采购”。随着周利文的商业帝国越发庞大,他就越发感觉到人才的不足,而美国最精英的人才不在企业,也不在政界,而是在金融界。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大批顶尖的精英人才失去了原本的工作和地位,这难道不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么?

(近来票好少,求票求票!)

第432章 逆水行舟

次贷危机的影响到十月份依旧没有过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一些在第一次危机中倒下的公司、机构、企业暂且不提,因为他们已经死在了第一波。可那些暂时渡过去的公司并不是说没有后顾之忧,只不过摇摇欲坠还未倒下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