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其实陆炳真的崇拜于严世藩的文才吗?自然不是,只不过严嵩不知道,日后几百年来,会有一本著作广为流传,此书名叫《金瓶梅》也称《金瓶梅词话》。而据传那本书的主人公西门庆则是暗指的严世藩,严世藩字东楼正好对西门,而庆儿正是严世藩的小名儿。陆炳自然对书中的这位“人才”想见上一见,这才有了这番对话。

—————————————————————————————————————

陆炳上任后开始长达半个月的轮番被宴请的生活,都是避无可避的,若是这点面子都不给,只怕日后的工作是要不好做了。半个月后就是些小官小吏了,陆炳能推脱开的也就推脱开了。大家都以为这是陆炳的高明之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跟你攀私交的机会,日后就能狠狠的敲诈一笔。来南京当官的,既然日后升官希望不大,一般都会狠狠的捞一笔。

陆炳虽然曾经是个反贪的愣头青,但并非不谙官场事事,何况几经沉浮后对官场上很多潜规则也就默认了,所以所有人都在期盼着看这个曾经的直臣被官场大染缸改造成什么样子的时候,陆炳却开始了工作。他出乎预料的行为让所有人知道,他既不是来捞财的,也不是来混吃等死的。陆炳还是那个陆炳,至死不变。

南镇抚司衙门的牢里关押着不少人,这里是也诏狱,基本被关到这里的人是没希望出去了,要么牢底坐穿从里面坐到老死,要么就是受不了恶劣环境病死,或者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拉出去斩了,当了替死鬼白白冤死也说不定。这里按说关押的也都不是一般人,身份不够资格的,犯得事儿不够大的都没机会关进来。

陆炳有时候会去北镇抚司的诏狱,那里环境恶劣,有时候陆炳想要整治,却发现上面关乎层层利益,自己难以行动。首先自己只不过是个协理锦衣的佥事,上面除了一个镇抚使外,还有几位叔父辈的平分权利。这些人都与陆松关系颇好,动不动就用辈分压陆炳,陆松新丧陆炳本该回去丁忧二十七个月到三年,但皇帝夺情让陆炳不准回家守丧。故此陆炳还在守丧期间,也不好直接跟这些叔伯辈的人翻脸,只能忍气吞声,这才有了空研究这么多发明创造。

西北的事儿已经不用陆炳操心了,那里有夏大德镇守,他比较适合那些野蛮民族。不服就杀杀个十几万人都不带眨眼的,这种事儿陆炳干不出来,亡族灭种对夏大德来说也不过是灵光一闪的事儿。

山东军事稳定,有许洋带领,经济上齐书海挑起了大梁,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也不必担忧。许洋不太在行的水军则是自己改邪归正的结义大哥孟霖在慢慢训练,这个陆炳不如孟霖,有情报部门看管着也比较放心,想操心也帮不上忙。陆炳最看重的情报组织则一分为三份,魏和,梦雪晴和段清风三人分区域的管理着,自然要以梦雪晴为主导。

家大业大的陆炳反倒成了甩手掌柜,在京城的一年可把陆炳憋死了,发明创造不过是填补内心空虚罢了,当然这些实业为陆家的基业造成了推波助澜的好作用,倒也不算是无用功。如今不同了,到了南镇抚司衙门,虽然级别和以前相当,但是这边可是陆炳一人说了算,只要不下圣旨就没人能管得着陆炳。于是,陆炳决定大干一番,肃一肃锦衣卫中的风气。

陆炳一到了诏狱之中只觉得大吃一惊,这里比北镇抚司衙门的诏狱还要脏乱差,墙面上长着青苔,别说地面墙面就是空气都潮湿无比,到处弥漫着腐烂的味道,让人闻之作呕。陆炳终于明白自己说要去诏狱看看的时候,那些毕恭毕敬的锦衣卫为什么会这么惊讶,又会这么紧张百般旁敲侧击的阻拦,而递过来的湿毛巾干什么用的陆炳也明白过来。

这样的环境陆炳想都用不到一年,估计半年就得住死。果然看了一圈,里面不少人都奄奄一息,好多伤口上都长满了蛆虫,而有四具尸体已经死亡了好几天,却没人抬出去。地上那些长着毛的粗粮窝窝和脏水就是囚犯的粮食,这足以说明这里锦衣卫的懒惰以及这里问题重重。

陆炳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扫视看向身旁的众人,富甲天下的他,手上数不清的人命又位极人臣更是带领过千军万马的他,这种人身上的气质是无法形容的,不怒自威之下让所有陪同下来地牢的官员都瑟瑟发抖两股颤颤低下头不敢面对陆炳的目光。

陆炳一改往常杀伐由心的态度,并没有处罚任何人,反倒是很平静的说道:“给我搬把椅子来,拿来笔墨纸砚,我要亲审他们。给我府上通报一声,就说我不回去了。另外这里环境太差了,尽快整修打扫一下,我虽是南方人,但久居京师和山东,已然不适应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