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 (第1/4页)

乃溆腥瞬诺�够崃钊怂腊宓模��野斯杉蛑泵皇裁从么Γ�荒苋萌丝贪逄子谩9蚀耍�凭俚目际匝〔牟辉俟潭ㄔ谒氖槲寰�校�段г龃蟛凰担�乖鎏砹诵矶嗍涤每际浴?凭俦涑擅磕暌豢迹���以丛床欢咸峁┤瞬牛�从植恢劣谌瞬乓淮涡源笈��次薮Ψ峙浠蛘呱秆〉墓ぷ髁考泳纾�贾路只��郑��虿氖┯谩�

除了保留观政阶段,也就是让官员见习的制度,但增长观政期,所有人必须由基层干起,然后逐步晋升,而成绩之差也不过只成了一个辅助因素。同时科举的考试内容也按照齐鲁学院所推崇的那样,除了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还要讲究策论,也就是治国之策的探讨,这才是先行科举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还对武举制度进行了修改,不再把武举当成武官再度升职一场考试,而是彻底取消了武举,改为军中考核。也就是说经历过科举的人,如果有志于弃笔从文,可以加入军中。科举中第者从小旗开始,立军功提拔,当然愿意当官的也是如此。而军旅之中,自上而下每年要做报告审核和评判,以此作为晋升的关键。

陆炳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大的科举,陆炳还增添了两场小科举,一个是发明科举,从而出现了一个新部门,叫造物局,这场科举由造物局住持,五年一届。如果你有什么特别好的发明创造,都可以申报上来,从而评判其功效如何。申报数目不限,题材不限,作用不限,以思想创新和实用这两个标准为主,理论和实际两手抓,不管哪一方面卓越都是可以的。一旦被选录,入主造物局任职,而造物局的薪俸十分高,更有全国最先进的机械和大量资源可利用,矿产资源图书木材等等等等。这就给新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还提供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力量。

另外一场小科举则是三年一期,叫伯乐科举,由异人馆住持,提拔各行各业的能人,进入异人馆入职,入职后根据能力可入朝为正官。之所以三年一期而非五年一期,是因为来应考的人因为涉及各行各业,所以人数可能比科举还要多,乃是在民间选拔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只要你认为自己在这行里特别有建树,完全可以来试一试。用陆炳的话说,工部官员好多都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让他们修渠建城,这不是扯淡吗,如果仅为了预算什么的,那要户部干什么的,需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他们应有的岗位上,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才能。

举国欢腾,本来汉人官本位的思想就严重,惟有读书高也是为了做官。这下大家出头的路子就多了,不再只有读书才能有所作为。各行各业都推崇起了陆炳,道我主圣明。有些朝代重文轻武。有些朝代重武轻文,可是陆炳却在乎全方位的发展,在这样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发展,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借此光宗耀祖发扬光大。

说完应对民间的两个政策。就说说官场之上。首先在顺天府试用的政策在新国全国推行,就是国家养人和高俸养廉,同时正如在顺天府那样。锦衣卫和各项法纪部门进行配合,严格执行不能再让贪墨的事情发生。并且,实行举报制度和连坐,如果发现上司贪墨或者违法之举。可以进行举报。每个人有三次误报的机会,一旦误报不会把姓名公开,保证举报者的安全。如果三次皆错那就是诬陷,需降为普通百姓,并受三个月的牢狱生活。另外如果举报成功,可以升职加官。这下官员身旁就有了无数只眼睛,帮助着锦衣卫监视着所有官员,从而减少了锦衣卫人数的扩张和冗官的发生。没有人敢在这方面舞弊,更没有敢于不理会举报。否则就会被下属举报,层层举报防不胜防,故此谁也不敢在专权弄权了。

百姓听闻此政更加推举陆炳,官老爷们再也不敢欺辱百姓了,下属也在人性的驱动下看着自己的上司,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记下来。同时他们也会殚精竭虑的工作,因为若是他们犯法,同样有下属可以举报,即便没有下属的百姓亦可以举报。

本来陆绎曾给陆炳反应过,此一言还得到了严嵩的支持,两人都担心这样的操作操之过急,官员们会因为变化太快而受不了。同时担心人心惶惶,失去了最近的信任。陆炳称的确信任度是有所降低了,让人处处提防,可是自由源于规矩,没有规矩的自由就是乱来,陆炳并笑称不破不立,有时候不要因为身居高位思前想后的考虑太多,要快刀斩乱麻,当变则变不变则乱,否则谈何新国的这个新字呢?

不光陆绎和严嵩,其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陆炳这次没有集思广益,声称先试上一试,若是不行再慢慢修改,起码这样的政策有利于民,而官员如果给他们讲通了也会明白的。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