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带着悟空去基建(17) (第1/1页)

财帛总是动人心的。 诱之以利,就算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都兴起了学习的热潮。 姜如让人在琼林书院门口开设了一个考核点,只要能不凭借拼音认出一百个字,就能得到奖赏。 于是,能够在街上看到,许多人在干活的时候总是嘴里念念有词,偶尔会停下来用手比划比划。 休息的时候手指也不停歇,用树枝在地上的泥土上划来划去。 这个时代,凡间已经有了瓷器,但是并不普遍,更多的人用的还是陶制品。 而瓷器也十分受上层官员贵族的喜爱。 姜如开办的陶瓷厂在找到了适合的粘土、建造了炉窑以后,就正式开工。 管理层自然是从琼林书院出去的学生。 至于普通工人,是特地在城门口贴了招聘启事找来得。 几个厂子的普通工人的工钱比不上管理层的。 但是陶瓷厂的工人工资却相对来说比较高,是按照数量以及质量来算工资的。 做的多,做得好,工资就高。 不过在初期,工人技术不达标,烤制出来的陶器质量都不行。 他们足足练了一个月,才制作出合格的泥胚。 又是一个月,才烤制出合格的陶器。 听说陶器制作成功,姜如便闻讯而来。 她仔细地观察了烤制出来的陶器,质地均匀,碗碟的大小差不多,都挺符合她制作出来的规格。 孙悟空瞧着,却有些嫌弃。 他捡起一个土色的盘子,轻轻地弹了一下,盘子便碎成了渣渣。 “这东西又难看又脆弱,有什么用?” 姜如白了他一眼,“你这么用劲,它不碎才怪呢。而且你不知道吗?陶器和瓷器之所以贵重,就是在于它易碎。不然直接用木碗木盘子不就好了。” 孙悟空撇嘴,“我是看不懂这易碎品的好处,当初在玉帝老儿那儿砸碎了那么多比这还好看的,只觉得砸在地上的声音挺清脆挺好听的以外,就没有看出好的地儿。” 说着,他又想捡起另外一只碗,似乎想要试一试这陶器砸碎的声音是不是也那么好听。 “去!去!去!”姜如连连摆手,“你要是想砸这个,自己去捏出来烤出来砸,不要在这儿白白浪费别人的心血!” 孙悟空看见她满脸的嫌弃,心里不舒服,嘴里嘟囔道:“我自己去就自己去,还当我不会吗?” 于是,他跑去自己捏泥胚。 他是个聪明的,知道要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学。 只是,他终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捏来捏去只捏出来几个四不像。 碗不像碗,瓢不像瓢,盘子不像盘子,说是个葫芦有歪歪扭扭。 姜如看到还偷偷笑他。 在制作出成功的陶器以后,之前制作失败的就全部被当做奖励分给了众多工人,让他们带回家去。 这些碟碗瓢盘,质量一般,但是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小心着用也能用个一年半载。 瓷厂成功出产陶器,溪城城里的如意坊便又多了一件物廉价美的商品。 之前,姜如开的钱庄早就开业了。 只是,时人并不知钱庄之作用,更不知钱庄的好处,即使牌匾上有国师的印信,还有专人宣传,也没有人进去存钱。 这次陶器一出,姜如便想到一个法子。 想要买陶器或者铁器就只能用身份卡来刷卡。 这消息一出,许多人都不愿意,只悄悄地观望。 姜如便让当初山上黑风寨的女人们带头,大张旗鼓地存钱买陶器。 当时黑风寨的人,因着姜如的出现,改变了生活。 再加上姜如特地让人修了一条从黑风寨下山的路,她们如今不管是进城还是下山都方便了许多,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姜如平日没事的时候还是住在黑风寨,一是这儿安静,二是怕麻烦。 有人带头,那些悄悄观望的人便也有了一些想法。 很快就有人进了如意钱庄,存了钱。 别人问他:“你不怕吗?万一钱存进去,丢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道:“我们家本来都是要饿死的,因为国师,我们全家才活了下来。虽然我钱不多,只有一百个钱。但是也算是支持国师了。” 他说得冠冕堂皇,如果不是他那赶紧冲向如意坊买东西,生怕姜如反悔的样子,还真是令人信服。 问的人听见他这么说,心中也顿时开了窍。 既然国师要求必须要把钱存进身份卡里面才能用,那我用多少就存多少。 这样就不怕钱丢失了。 于是他也进去了。 聪明的人不只是他,还有其他人也想通了这一点。 于是钱庄终于陆陆续续有人来存钱。 虽然最多只是一百个钱,最少的甚至只有十个钱,但是好歹也算开张了。 不过,存了钱的无一例外,全部都以最快的速度在如意坊把存进去的钱消费了。 好像生怕多存一天,钱就会消失一样。 在陶瓷厂出产陶器以后,养殖场的鸡鸭也开始下蛋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