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 (第1/4页)

团,也就是方庆坤率领的这个步兵团。

第三十三团是在前期渡江战役中久经考验的部队了,林永权抽调这个团出来留在当涂和第四混成旅一起作战,也是考虑到前期第三十三团打防御战还的确不错。因为可以预见的,一旦第九师主力抽调走的,当涂方向虽然还留有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但是面对于第二混成旅还是显得弱势,到时候奉军这边必然是要进行防御作战的,所以抽调打防御战比较顺手的第三十三团也就成为了必然。

第九师这么一分兵,一瞬间就是改变了当涂方向的局势,第九师只带着三个团以及大部分炮兵等支援、辅助兵力东进金陵,留下了第三十三团和第四混成旅一起继续驻防当涂一带,这就让靳云鹏之前想要成功牵制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的目的落空了。

对此靳云鹏迅速作出了战术上的应变,变之前的撤退为反攻,几乎是第九师主力前头刚走,第二混成旅就是发动了对当涂一线的大规模反攻。

而且这种反攻和之前与第九师之间的小规模激战不同,之前和第九师的战斗规模普遍偏小,整体上双方都是比较谨慎而导致占据出线僵持化,然而现在靳云鹏却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第九师主力直奔金陵了,他想要成功牵制住第九师主力,以减轻金陵皖军防线的压力,就得先突破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的防线。

于是乎,第二混成旅在这场奉皖战争里,第一次爆发出来了他们真正的战斗力!

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战不下

当涂县城正东二十五公里外,方庆坤一脸的皱眉:“第二营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丢掉了陈庄也就算了,但是撤到李家村不过半天,怎么又说守不住了?”

一旁的上尉副官低声道:“第二营在前期渡江战役里损失极大,虽然补充了新兵但是战斗力和以往还是相差甚大!”

不过方庆坤却是道:“这些你不说我也知道,但是我们的状态纵然比渡江之前差一些,但是现在不是讲困难的时候,我要的是他们守住!”

第三十三团作为渡江战役里最先渡江的部队,自从渡江后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尤其是前面三天里第三十三团作为抵挡两江第七师反攻的主力,虽然说成功守住了阵地,但是损失极大,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都不小。

虽然说在第四军成功渡江后,教育部和军需部给该团补充了大量兵员和武器、弹药,但是武器和弹药还好说,然而补充的大量新兵一时间还是难以彻底溶于第三十三团之内。

一支部队,尤其是一支成军时间长久,经历过诸多战争的部队,通常而言都会拥有其独特的一些风格或者风气,这些在那些老兵们身上表现的更为严重。

一个班,一个排里的士兵们往往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训练,士兵之间经过战争、血火的考验后,往往士兵之间会拥有较深的感情,这个就是所谓的战友情。

而一场战斗之后,以往朝夕相处的战友倒下了,幸存的老兵心中还没有来得及悲伤上头就是迅速补充了几个陌生人进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除了情感上的排斥外,绝大部分老兵对新兵的态度都是相当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对新兵都是爱搭理不搭理的,因为那些老兵们知道,这些新补充来的新兵很少能够活过三场激烈的战斗。

在奉军这两年来给第九师补充的数千名新兵中,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没能活过三场战斗,半数以上都是在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里就阵亡或者受伤,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挺过前面的这几场战斗进而成为一名老兵。

只有这些活下来的新兵,才能够得到老兵们的接纳,进而彻底融入这支部队里头,成为第九师的骨干士兵。

用另外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老兵和新兵之间差距有多大,说明新兵要想成长为老兵的代价有多大。

第九师现役将近一万六千人的兵力里,有大约一万两千人乃是1905年以前参军的老兵,另外有约千名这两年补充过来并活下来的士兵,当然他们现在也成长为了老兵。此外还有三千人是刚补充进来的。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第九师累计损失(阵亡和受伤退役等)约六千人,其中老兵的比例只有千人左右,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老兵和新兵死伤比例是巨大!

第九师为什么能够成为奉军三大主力师之一?不是因为它的装备水平有多好,实际上奉军各部队的装备水平比较近似,第九师拥有一个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但是部署在河南,作为二线兵力的第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