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 (第1/4页)

类的,本来几句话的事情,让张家良愣是说成了一个小诡异的故事。

不过没偏离主题就是了,等他说完了,石磊也弄明白了秦正指责他的罪名,一低头就看到了自己腰间挂着的东西,就算是没什么政治头脑的小石头,也明白了过来,这他妈的是要置他于死地啊!

他们俩在这边嘀咕的时候,那边也在逼着正和帝表态,可正和帝怎么可能表态?

武将们吧小石头围得滴水不漏,定军侯多少年都不露面参加宫宴了,好不容易来了一次,一来就被人给搜身,他们的脸还要不要了?日后还带不带兵了?打不打仗了?

更有人眼珠子都红了,按在仪刀刀柄上的手都哆嗦了,他们要是真让人在皇上面前欺负了小石头,日后死了都无颜面对老定军侯!

“臣,还是觉得事情弄明白的好,这样对定军侯的声誉有所损伤不是么?请皇上圣裁!”荣王一派加上秦正,还有定远侯在,这势力也不小了。

“秦大人说搜身就搜身,那么请问秦大人,您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呢?还能肯定就是定军侯所为?”李国忠在一旁因为避嫌,所以他不能出声儿,可是李云迪可以啊!

这家伙已经被正和帝调到御史台做了左都御史,荣王他们能这么嚣张不就是仗着有御史台的几个老御使作威作福么,今天告这个大人明天弹那个老臣的,这回正和帝给御史台空降了一个左都御史,原来的那个“意外”死了!

“老夫自有知道的渠道。”秦正不打算说,毕竟知道的渠道不太正规。

“李大人,不知道都察院什么时候也给我们御史台一样,可以风闻奏事了?”李云迪可够坏的了,李国忠不好直接站出来说话,可他可以引他出来发言啊!

要不是人家读书人脑子转的就是快呢。

“都察院可是没那个规矩的,不过本院正也很好奇,秦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事儿别人不知道,偏偏你就知道了?还有,您怎么行事作风老是往御史台看齐呢?这是嫌弃都察院的督查身份不合适吧?是想去御史台当御史言官?您要是真有这个心思,本院正也不会阻碍您的前程,毕竟您是老前辈了。作为晚辈给您行个方便下调去御史台还是能办到的。”李国忠更狠,这督查官员起码是个正品的官职,可御史台的御史言官们出了御史台的左都御史是正三品,而右都御史是从三品之外,其余的只有外派的御史才是正四品和从四品,京都的御史们全都是正五品从五品,更多的却是正六品和从六品不入流的言官们,言官最大的作用就是风闻奏事。

御史上奏起码要有些证据,哪怕不能称为证据,也可以奏事,唯有言官们可以风闻而奏事,也就是听风就是雨,哪怕不是真事儿,上面也不会怪罪,这就是等于有了很多耳目,他们也被称为朝廷上的千里眼顺风耳。

所以李国忠才会说“下调”,这是要将本来就从二品大员位置上掉下去的秦正弄臣言官那样不入流品级啊!

谁让这朝堂上,只有言官才会没有任何理由原由和来由的可以随便胡说八道啊1

“秦正,你若是说实话,朕可以对你既往不咎,但是不说就休想以此为由诬陷定军侯!”正和帝对李云迪和李国忠太满意了!

这差儿打的太是时候了!

秦正要是不说出个好理由来,随便搜身一品世袭侯爵,他才是几品?小石头又是几品?

以下犯上,按律,是要先打二百杀威棒的啊!

正和帝就希望秦正不说呢,那样的话,他一声令下,二百杀威棒下去,秦正非得给他打成肉泥不可!

“皇上,您不用问臣妾的父亲了,臣妾都说就是了!”这个时候可不能让她爹功亏一篑,所以秦昭仪自己招了:“小公主一直啼哭不已,臣妾听着心疼,那奶嬷嬷不让臣妾靠近公主,臣妾一急之下就抢了小公主出来,孩子要找他父皇,臣妾也不能不让啊!就抱着她来了!路上看到有人围着什么东西,派人过去一问说是死了个小太监,当时臣妾觉得晦气就没过去,恰巧遇到同样出来撒酒气的父亲,父亲问孩子怎么哭了起来?臣妾就说她要找父皇,身边的大宫女儿嘴巴散,就说大晚上的不该出来,遇到了死奴才,晦气死了。父亲觉得在万寿节死了人不好,就过去看了看,回来说那人死的太惨,恐怕不是什么普通死因,再加上孩子一直啼哭,就有个老太监从旁经过,可能是天黑以为臣妾是外命妇,便说这娃子怕是被什么遇到了,父亲当时就不高兴了。”秦昭仪自己倒是能编,编出了一套小故事:“后来……后来父亲说……那个死了的人,他见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