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就算爹爹从舞阳城赶来,也只会去找魔道中人报仇,与‘洞庭帮’的一战也就打不起来,她当然不会做这等坏了大计的举动。也正因为如此,小弟才敢孤身一人前去见她,本想试探一下魔道中人的深浅,看看是否有和解的可能,却没有想到反而被她所乘,令姐姐中毒受伤。”

杨绛衣道:“身在江湖,和别人动手拼斗,受伤本是寻常之事,算不了什么,弟弟不用太过自责。其实即使是一时失算吃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你却为什么如此沮丧,可全然不象往曰那个恶狗大少爷的作风。”

华不石沉默了半晌,才开口说道:“姐姐说的是,这世上哪里会有常胜不败的人,偶尔一次失算,输上一局根本不算什么。小弟心情沮丧,确实是另有缘由。”

杨绛衣道:“那又是什么缘由?”

华不石又低下头不言不语,过了半晌,才说道:“小弟在想,我们所行之事是对是错,与那魔道所谓的弥佗净土宗有什么分别?”

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斋

华不石又低下头不言不语,过了半晌,才说道:“小弟在想,我们所行之事是对是错,与那魔道所谓的弥佗净土宗有什么分别?”

杨绛衣道:“那自然大有分别,至少我们不相信那劳什子教义,不用去守那些什么清规戒律。不沾晕腥也就罢了,若是连葱姜蒜也不能吃,我可受不了。”

华不石道:“斋戒之事只不过是形式,其实并没有意义。小弟所说的,是那枉顾他人姓命的行事方法。一直以来,小弟的梦想便是要在这大明之境,建立一个没有杀戮的江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便需要扩展门派的实力,使得‘恶狗门’的势力遍及大明十三省,这样才能让我们建立起来的秩序,每一个江湖人都必须遵遁。可是要实现这个目的,现下又不得不去做那些杀戮之事,这岂不是有些自相矛盾么?”

“那魔道弥佗净土宗的所作所为固然是枉顾他人生死,草菅人命,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他们也一样是为了达到其教义中所说的,要将这尘世建成极乐净土的最终目的,其实与我们的做法何其相似,又怎么能分得清是善还是恶?”

自从听到卓漪玟讲述了弥佗净土宗的教义之后,华不石就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心中颇为困扰,却又想不出结果,此时杨绛衣问起,他才直言了出来,反倒比刚才在心中闷想稍稍舒服了一些。

这世间事物的对错善恶,本就极难分辨,就算是古今的诸多贤人圣者,也难以明晰其中的道理。只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从某些人或某种角度来看似乎是正确的,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却是错误之极,甚至大逆不道。

就如“恶狗门”剿杀“洪胜堂”帮众一事,若是从江湖门派的角度来看,本是自卫之举,无可厚非,可是若在那些被杀死帮众的父母妻小眼中,这种杀戮何尝不是残酷无比的罪恶行径?

大多数人考虑事情,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判断,倒是简单直接。然而,越是聪明多智之人,对事情的观察就越是周详全面,往往会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判断,反而不容易分清一件事情的对与错。

而为了实现所谓正确的目标不择手段,使用某些错误的方式,这是否可以算是合理,更是无人能够说得清楚。

此时的华不石,就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困扰之中。

杨绛衣听得华不石的这一番言语,低着头想了一想,说道:“我听说了魔道中人所行之事以后,便觉得他们都不是好人,定是一些邪恶之徒,弟弟是否也是这般认为,所以漪玟姑娘邀你入教时,你才不愿意接受?”

华不石道:“在小弟看来,他们的行事方式确是有些邪恶,令我不能接受。”

杨绛衣道:“那便是了。师父以前曾教过我,‘持形不如弃教,悟道源于本心’,这世间的对错本就是无法判别,故此我们为人处事,只须得时时遵循自己的本心即可,至于被他人评说是善是恶,是毫不相关的事,无须去理会。”

华不石点了点头,道:“好一句‘持形不如弃教,悟道源于本心’,尊师华清真人果真是前辈高人,他若还在人世,华不石一定要拜入他的门下,就算学不成武功,只学这处世之道便也知足了!”

杨绛衣嫣然一笑道:“师父所说的话,当然都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我师父可不会收象你这般无能的弟子,你想要做我的师弟,却是不可能,你若真的想投到华山派门下,拜我为师还差不多!”

华不石道:“拜姐姐为师,也没有什么不可,只是小弟心中的疑惑却仍是未能完全消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