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页)

一连下了大半个月的yin雨,小林一良大佐的心情糟糕到极点,先是走错路,折腾半天;后又中jiān计,把桐油当成花生油,致使一个中队的官兵中毒,上吐下泄,差点被人家一锅端。这两件事情,要不是周大杆子发现得早,后果还将更严重。

由于支那军在衢州以南依托崇山峻岭顽强阻击。皇军久攻不克。泽田茂司令官命令他的联队。从新塘经石门南下廿七都,绕道双溪口,偷袭仙霞关后侧的廿八都,再沿古道直下浦城、奔袭建阳,直捣支那军第三战区长官部。

兵贵神速,小林联队冒雨出动。可惜,当一条地图上没有标示的溪流出现在面前后,走在最前面的大队长岛田少佐居然竟然无法确定自己的站立点。迷路了。辨别方向,看似容易,指南针一比即可,但问题是现在究竟走到什么地方来了?如确定不了在地图上的位置,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就很有可能被颠倒而失去任何意义。

由于廿七都是在南下路线的西侧,思忖片刻之后,岛田下令,全队逆着河水方向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经典的宋词,在大ri本帝国也是耳熟能详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山县境正是在武夷山的东面,所以,逆着水流的方向往上走,肯定就是西面。

这个白痴岛田!周大杆子提醒他,说前面还有一道仙霞岭,地形复杂,这里的须江、信江、丰溪河的上游都在东面,顺着水流往下走才是西面,他居然半信半疑,要不是周大杆子飞马赶来,向自己禀告方向弄反了,天晓得这家伙还会走到什么地方去!而且,凭他经验,地图上没有的这条河流,很有可能只是山洪下来形成的现象。

风雨里折腾大半天,部队疲惫不堪,走到虎背山下时,发现支那军正在煮晚饭,几处农舍炊烟袅绕。双方骤然相遇,各自抢占山头,一阵混战,岛田少佐总算把两个山头控制在自己手里。

大部队随后赶到,直接享用了支那军的美味佳肴——炉灶里的火余温未熄,大半锅肉丸已经被油炸得滚香滚香、焦黄焦黄。饥肠辘辘的士兵们那经得起如此诱惑?筷子挑、刺刀戳,一抢而光,那一种酥香松脆的滋味呀,塞进嘴里没嚼两下就迫不急待地吞进肚子里,几个炊事兵还挽起袖子,炸起油饼。

当小林一良赶到虎头山的时候,天已全黑,农舍里点起马灯,油饼在油锅里正炸得“哧哧”直响。“唔,好香,大概是花生油?”他当时还发出由衷的感叹。多亏跟在自己身后的周大秆子,一眼发现破绽:那灶台旁边的油桶是桐油桶!这种桶都是腰鼓形状,在山里很常见,而一般人家装菜油、棉油、花生油的大都是陶瓷缸,富人家里用水桶和水缸,哪有用桐油桶装食用油的?

桐油的颜sè、味道与花生油极其相似,不中毒那分得出来?果然,一个士兵丢下饭碗,捂着肚子冲出门,接着屋里一片sāo动,纷纷叫着肚子痛,夺门而出。小林一良走到门前向外一看,立刻皱起眉头、捂起鼻子,茫茫夜雨中,三三两两撅着屁股的模糊身影散布在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一片拉稀的声音和腥臭的气味。

“可恶、太可恶了!不知道是哪支支那军如此卑鄙下流?待本大佐遇到,定将他们开膛破肚!”既骂自己的士兵,又骂支那军队的yin险。周大秆子再次救了皇军,小林大佐回过身来,向周大秆子翘起大拇指说:“周团长,不错,好好干,我会给您记功的!”

受到联队长太君的表扬,周大杆子美得都忘记自己姓甚名谁,可嘴里却谦虚道:“太君过奖了、过奖了,小人跟随太君不过几十天,那才叫一个受益匪浅啊。别的不说,在混了那么多年,连江河的左右都分不清,要不是太君您教导在下,小人到现在还不知道面向下游,左手就是江左、右手就是江右呢。”

尽管是恭维话,却也发自于内心。

小林一良不是一个喜欢阿臾奉承的人,但周大秆子的表现让他十分满意,也使得他更加相信,对支那人采取怀柔政策是无比正确的。

jing通中华儒家文化的他,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以诚待人,人必以诚待之;以术愚人,人必以术待之。想当年,金、元、清南下中原,莫不是争取汉将的归顺。如今yu征服中国,必先征服人心。攻占武汉以后,为修机场,连强行拉来的民夫,他都要尽量让大家把饭吃饱,而且督促工地烧开水,以免喝生水害病,更何况协助皇军作战的盟友?

周大杆子所在的皇协军第二方面军,是本次会战前,专门从江苏调到浙江,配属给第十三军各师团参加作战的。自周大秆子划归他指挥的那天起,他便以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