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 (第1/4页)

荣少亨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梦!那是些玫瑰色的,绚丽多姿的梦!有些梦他在日后得以实现了,有些梦直到现在也还仍然是一个魅人的梦!

北京,《火烧圆明园》拍摄片场。

大导演李翰祥来到第三化妆室。香港演员梁家辉正在镜前接受化妆师的精心化妆。梁家辉的身旁,围坐着两位电影杂志的记者。梁家辉在化妆的间歇,回答着女记者对他的提问。

梁家辉身材高瘦。面容清秀,此时还完全没有未来那种纵横娱乐圈的影帝气质,不过却多了一份青春和随和。尤其从他那还比较朦胧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他“涉世未深”的模样,只听他说道:“我是个影圈新人。很庆幸随李翰祥先生来内地参加拍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的工作,况且是饰演一代君主。我带着对北京、对清宫的各种猜想来到北京,来到真的故宫,真的热河行宫,真的颐和园中,体味着封建帝王的生活。一切都是真的,实实在在,唯独我这个皇帝是个假的。想来可也挺滑稽。”

记者:“听说李导演当初之所以选中你来饰演咸丰皇帝,是因为你非常像意大利画家郎士宁笔下的咸丰画像。同时也听说你在来内地拍片时遇到了许多麻烦,是吗?”

梁家辉:“在香港应该说拍电影的机会是有的。但是像这种如此辉煌壮观的场面,严谨的剧本结构,以及强手云集的大型历史影片,恐怕在海内外电影史册上也是不多见的。所以说,有机会参与并作为主演,也是很光荣的。当然,我在拍片的当中有很多的困难,主要演员几乎全是内地的,只有我一人来自香港,所以在语言上就是最大的难关。在拍戏的时候大家讲普通话,唯独我自己讲粤语。大臣和贵妃们谁也听不懂,有时逗得他们捧腹大笑,笑得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后来,我就下决心来学习普通话,利用拍片的间歇来刻苦学习普通话。由于有大家的帮助,才使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基本上学说了普通话。我非常敬佩和感谢项老,他是一位内地的老演员,他没有因为我是‘香港来的新仔’而有所轻视。他十分耐心地教我念对白,后来,我才逐步地达到了李翰祥先生所要求的念白水平!……”

看着眼前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的梁家辉,李翰祥不由想起了那记忆犹新的往事。

当时李翰祥在他北京饭店包租的套房里,苦思苦想咸丰皇帝没有如意的扮演者时,脑际里忽然冒出一个人来。

“伯伯您好!”李翰祥记得不久前的一天,一位满口港腔的年轻人走进了他在香港山景大厦的住宅。那是一位身材消瘦颀长,满头黑色卷发的男青年。他文质彬彬,面容俊逸,笔挺的淡黄色西装。胸前挂着一架很时髦的相机。这是李家的一位陌生来客,迎候他的是李翰祥的女儿李殿朗。原来来客是香港某家杂志社的摄影记者,他是为了给杂志的封面拍摄一幅彩色的人物肖像照片,事先已经与李殿朗女士用电话取得了联系,现在是准时赴约来的。

李翰祥默默地打量着在客厅外阳台上,用带有广角镜头的高级相机为女儿选择拍片角度的陌生年轻记者的侧影。当时正坐在沙发上手捧一本台湾作家高阳所著的《慈禧前传》默读的李翰祥,初时本来没有十分注意这位主动找上门来的青年记者。因为平时来李家做客的人很多,李翰祥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后来,他偶尔地倒过头来,蓦然地发现那位年轻的记者有些眼熟,大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但是究竟在何处见过他,平日应酬颇多的李翰祥,匆促之间却又记忆不起来。就这样,李翰祥坐在沙发上定定地凝望着那位瘦高个儿的年轻记者,很快就从心里暗暗地喜欢上了他。

“伯伯,打扰了,我告辞了!”那位年轻的杂志社记者很顺利也很快捷地为李殿朗拍下了几幅彩照,然后他收起了相机。因为他看出李翰祥的时间很紧,书桌上又堆满了一本本待阅待读的书,所以在他拍好照片以后,很识趣地来到李翰祥的面前微微一鞠躬,便要离去了。

“请等一下!”李翰祥在这时已将手中的书本撂下。招了招手示意那位年轻的记者在他对面的一张椅子上坐下,和蔼地询问说:“请问你是……”

“爸爸,他是杂志社的记者,为了做一张封面才来找我的。”李殿朗这才恍然想起因为匆忙,在客人将要告辞的时候,才想到向父亲李翰祥介绍。

年轻的记者急忙将一张名片递过来。李翰祥托在手上一看,上面印有端端正正三个字:——梁家辉。

“哦,梁家辉!”李翰祥示意女儿为来客斟上一盏青豆***茶,然后以长者的口气与他拉家常,无拘无束地闲聊了起来。梁家辉见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