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藩入寇中原的跳板,如果落到汉人手中大宋便可以裁减军队休养生息,将来北方诸藩再想南下就难上加难了,而且赵抗的要求里还包括对金国意义重大的辽西。如果答应赵抗的要求,金国以后在大宋面前不但完全失去了开战的主动权,甚至连兵都要养不起了,毕竟在目前残存的版图中燕云地区的财赋收入就占了金国的一半以上,而剩下的那部分又主要来自于辽西,如果两个地方都没了,那么金人将彻底成为穷光蛋。纥石烈志宁又不是蠢蛋,他怎么可能接受?

但是赵抗也不是没有给出解决办法,那便是由大宋出钱替金国养一部分军队,这里面暗含的意思是要金国不只是名义上称臣,还要在事实上彻底成为大宋的附庸。纥石烈志宁怒发如狂,下意识地将腰间的宝刀抽了出来

“别这么激动嘛,生气有害健康”,赵抗的脸上却看不到半点慌乱之色,“现在你们受到两面夹击,而大宋的援军正不断赶来,就算你们能够坚守,粮食能够撑得住吗?到那时候不但你们这十万金军必死无疑,还会殃及平民,你又于心何忍?再说,若真的到了那一步,你们金国连军队都打光了,那就连谈判的本钱都不存在了!”

这句话无意中提醒了纥石烈志宁,只要军队还在,希望就还在,固执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可不是女真人当年成功的经验啊!于是纥石烈志宁立刻改变了主意,浑然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个政治白痴的事实,当赵抗答应他的要求先给钱之后,纥石烈志宁还自以为得计,结果很快他就追悔莫及

赵抗表示这批军饷是大宋出的,发给谁自然也要由大宋来决定,纥石烈志宁同意了。由于担心受骗,第一天只有几百个胆大的家伙出城拿钱,顺便换上了宋军的装备,结果并没有遭遇大家想象中的不测,这下金军的军心立刻浮动起来。由于自从绍兴十年宋军大举反攻以后,金军的战绩大不如前,官兵的抢掠收入无形中大为减少,而赵抗崛起以后,他着重于打击金国的经济,金军面临的这一问题更是愈发严重起来。现在猛安谋克这一金军的主力部队情况还好,但也只能说是勉强凑活,而其他的官兵则几乎和要饭的差不多,与宋军的军饷待遇那是没法比。结果这下大家一看有机会拿到十倍多的军饷,一个个全疯了,都吵着嚷着要当宋军

就这样,燕云地区原本固若金汤的防御几乎在几天之内就完全土崩瓦解,宋军轻而易举地拿回了这块失去已久的土地。消息传到目前仍是大宋国都的临安后,赵训激动地一宿没睡着,发诏书表示要将所有参战官兵额外多升一级,结果还没发出去就被内阁驳回,理由是不合法度。赵训虽然气得不行,但冷静下来一想,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不但破坏法制,而且到时候无法兑现的话,自己的信用也得毁了,他从此反而对赵抗制定的这套制度更加重视起来。

经济战其实以前大宋也用过,那是针对西夏,效果很不错,要不是金国横空出世,西夏就完全崩溃了。但是当初对金人使用这一招却适得其反,原因何在呢?因为经济手段若没有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只会招来更猛烈的攻击罢了,宋军在战场上至少能和西夏军队打成平手,所以经济战才能派上用场。而当年的金军一来实力强大,二来宋军对其严重缺乏了解,在他们面前几乎是一触即溃,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手段便反而起到了资敌的反作用。结果后来的大宋人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使在军事上扭转颓势以后,也不再考虑经济战了,岁币只是单纯性地花钱买平安而已,实在是浪费了大宋充沛的智力资源。赵抗这次重新使用此类手段,正是担心他走以后国人再犯全盘否定的错误

而纥石烈志宁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想到在大宋的银弹攻势下不战而败,差点就陷入了崩溃之中。在这关键时刻,反倒是作为敌人的赵抗令他重拾活下去的勇气,因为赵抗深知出一个名将不容易,要付出太多的牺牲才能拖颖而出,所以他希望可以说服纥石烈志宁为大宋效力。

纥石烈志宁当然不可能答应,但赵抗这时却提起了已死的完颜亮,“那厮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是真的想让各个民族平等相处,而他的失败证明了小民族建立的国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总担心被多数民族从统治者的位置上赶下去,所以猜疑不可能消除,而文化上的先天差距更是逼着他们欲盖弥彰地制定出各种歧视性的政策。要想真正实现各族平等,只有我们大宋才能办得到。那厮对你可有知遇之恩,难道你不想实现他的遗愿吗?”

第五百五十一章 民族存续之辩

纥石烈志宁知道赵抗所说的一点也没错,汉唐(其实汉代在任用胡人方面比唐代更加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