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这名信使来时距离冀县攻城战已然到了七日之期,蜀郡可兵马只怕还没到剑门。周校心中暗叹一声,高喝对侍卫长道:“尔等速速传令到我部京师兵去,十日之内,必须赶到冀县。

又唤来一队骑士:“你们分作十队,将消息传到冀县,请萧大夫务必坚守半月之期!”

众人离去,马车内又来了一名青衫文人。来人颌下三尺长须,颇多文华清贵之气。见了周校,开口便问道:“此去汉中,哪里有能直去陇西之路?汉中与陇西看似颇近,可莽莽群山,如何过去?到时候太守到了汉中,还是要转道咸阳西去陇西罢了。从蜀中调兵至汉中,根本是徒劳无益!如此,何不京中援兵先至,而后郡守再将兵马补上便是了。”

周校苦笑摇头:“若是事情真如这般一加一减简单就好了。且不说山东之地六国遗族蠢蠢欲动,就是咸阳中,有多少能巴望着扶苏公子好的?而今冀县危机,京中救援的人马未必比的九原的援兵先一步入陇西。”

青衣文士一听,频频摇头,道:“国事艰难,京中却仍旧党同伐异,耗费时机。”

周校更是无奈摇头:“京师空虚,还不是钱粮短缺。我此去,当是济巴蜀汉中之钱粮入秦陇。人早些到汉中,总能为冀县做一些事情的。”

青衣文士听了,默然不语。

秦陇巴蜀之地,相隔一个秦岭,期间隔绝南北,难以沟通。从蜀地入汉中道路已经难行,从汉中直线到陇西更是不可能之事。蜀郡的兵马除非用飞天之能,不然根本不可能绕过群山峻岭从汉中直接去陇西。必须要转到内史地区再去陇西。这般徒劳耗费,东南路的援军甚至比起更远处九原的援军还要迟缓入陇西。陇西有长城勾连,九原的长城军团还能通过直道驰道迅速开拔,可蜀道难行,蜀中兵马难以济事。扶苏手下徒劳断了一臂,陇西之事,真是难以解开了。

周校抬头看向北方,不知另一路援军,上官牟那又是如何个情况。

固原,北路军营地。

刀光森冷,营地寂静。篝火燃着营帐边通明一片。上官牟召集众将议事,正是此时。

在三关口外一次大捷使得上官牟在北方军团中声势大涨,成为蒙恬手下第一悍将。此次唯一能为冀县危局解开的便是此刻急行七日到达固原的上官牟所部。

上官牟而今身为副将,是蒙恬手下第一亲信,北方军团声势直逼王离等寥寥两三人。此番被紧急从三关口外调集两部兵马,其中大半都是步卒,骑军也不过一个曲,一千五百骑罢了。车兵则是一个都没带,虽说陇西到河套的地区有秦驰道中的西方道通联,可车兵对道路要求极高,在急行军中容易损坏,战车又造价高昂,故而并未带上。

而骑军只有一千五百骑同样是限于后勤。粮草转运艰难,大军移动时粮草耗费更是倍于以往。军马食用颇巨,一匹马所需要的草料,豆料配给的食物足够两到四名士兵所需要的食物。而高强度的行军同样对战马要求极高,在没有高桥鞍出世的今天,骑士驾战马进行高强度行进后果基本上都是大腿内侧被一层层磨破。人的事情还容易克服,而此时没有马蹄铁出世的今天战马奔行极容易将腿脚崴掉,而战马马蹄一旦损坏,一匹难得的战马便宣告失去军用价值,只能养好以后做走马,或者驽马。

此番上官牟军议便是讨论能否继续强行军到达冀县。

上官牟扫视一眼帐内诸将,开口道:“前日,冀县的求援已经到了大军营内。想必,冀县战情尔等已经知晓了。冀县情形危急,各部,能否如期到达陇西?”

上官牟刚一说完,负责的军需官岑丹立马便起身反对了:“上官将军。属下有言要说。”

上官牟扫了一眼这个身材肥硕,满脑肥肠的岑丹,心中对这出身治粟内史的军需官不甚喜欢,可看在其韩尝门下,又不算太贪婪,也便忍下。可头一个反对的便是此人,想了想。心中一跳,盯着岑丹细小的眼珠子,道:“岑军侯但有所想,直言无妨。”

说着,上官牟的眼眸却徒然锐利了起来。

说来也怪,原本只知往军需粮米,金银里伸爪子的岑丹此刻却浑然不畏惧上官牟锐利的目光。红光满面的岑丹此刻精神烁烁,对不甚了解的军务也侃侃而谈起来:“下官既然身为朝廷命官,食朝廷禄米,自当尽忠职事。而今,七日来奔行四百里。已然人马疲敝,士卒唉声载道。请将军体恤士卒,修养士卒于固原。”

岑丹说完,也不等上官牟回话,笑呵呵坐下,浑然不顾上官牟帐下亲信噬人的目光。

从车兵校尉被调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