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 (第1/4页)

当然,真正献计的刘邦和张良都没有进入彭城,而是老老实实在砀郡舔伤口,休整。

计谋不错,可楚国上下似乎忘掉了一个人。

那就是项梁。

当然,并不是说忘掉了项梁的功勋名声什么的。而是在和章邯化敌为友这个策略之中,忘掉了杀掉项梁的凶手,可是章邯啊!

项氏对此自然是极其不乐意,可在群起汹涌的浪潮之中,却没有太好的办法。最终,只能静等说是在咸阳有了收获的范增回国。

九月份对项羽而言的倒霉事显然还没完,尽管迁都叫项梁死后的项氏集团缓了一口气,算是稳住了跟脚。可也叫熊心更多地得到了不满项氏之人的支持。

于是在这群人,包括领兵跟随楚王熊心的吕清吕臣父子,在砀郡驻扎兵马的刘邦,还有一干楚地名望很大的本土派,如宋义之流。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熊心到了新都城彭城后,第一个便给项羽升官了。

这,算是安慰项羽,安慰项氏。也算是试探着项氏的底线。

楚怀王给升了个什么官呢?

次将。

全部过程,是怀王封项羽于鲁,为次将,属宋义北上救援赵国。后面一段按下姑且不提。

前面的,好说。给项羽一块封地,行了分封的古制,地点呢,就在鲁国故地。至于在砀郡休整的刘邦,楚怀王也没落下,封了个武安侯。封侯了,刘邦自然是高高兴兴,妥妥帖帖地对熊心表白忠心,当然,里面有几句真话就要细论了。

面对国内局势,主动权似乎又回到了楚怀王手中。

因为楚怀王毕竟是楚国国内的最高领导人,项羽前番迁都争取了时间,稳定了项氏跟脚,可毕竟你不能将东阿…定陶…城阳…雍丘…濮阳…陈留一系列战争的功赏过罚做出结论。

因为,这都是属于国君的权力。

封赏了项羽,刘邦。下面一个,不是其他实力派,而是一个背负巨额声名的人,此子,名作宋义。

说来,宋义和韩信的经历有点相似。这个相似不是说出身,出身的话,宋义说起来是很不错的,名声很高是天下名士。这个相似,是因为宋义和韩信一般,都力劝项梁不可轻兵冒进,被秦兵所乘。

最后,果然如宋义所言。自然,宋义靠着项梁的惨败,很是偷笑地刷了一会声望。

刷完声望的宋义很快便得到了熊心的亲睐,在获得宋义支持王位后,很快便给了报效:楚令尹,上将军,卿子将军。

似乎谁也没说,张楚历史上,也有一人得过这个位置。

第九章:怀王薄恩夺兵权(上)

【首更送达。wWW!停了一天的电,这会刚刚改好了稿子,送来,怠慢之处,海涵海涵。拱手】

令尹,是楚国的丞相。正儿八经,头号人臣。比起柱国那个相当于宰相位置的说法。令尹是在楚国国内,是扎扎实实的人臣之首。

上将军也好理解,一帮将军里面的老大。楚**事系统的头号人物。

也不知宋义的胃口怎么这么好,竟是一下子全都给吃了下去。一跃而上,成了超越所有人的大佬,比起当年武信君项梁,也是不遑多让。比起小字辈的项羽,更是强了不知多少。

此时,再仔细看看项羽的职位:次将。

干嘛的?

属宋义北上救援赵国。

哦,原来霸王竟是宋义的副手,是下属!

这下,楚怀王的杀招来了。抬出宋义这么一个强大的,拥有相当实力【地方派支持,一干楚国曾经大贵族大地主的支持】,而且名望很高【天下名士属性】。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宋义,是支持联合李斯章邯,共同对抗关内大秦的!

无论如何,项氏和宋义是对抗敌对无误了。

就看两人到底有没有这本事,最后分出胜负,领这人臣之首的名头了。当然,两人也不会忘了。无论如何,这场斗争之中,有一个人不会败,只会借着两人斗争越发频繁厉害,最后得渔翁之利。

这个人不是刘邦,他连入局参赛的打算都没。

也不是吕氏父子,他们后来的结局更是悲惨,命运也极其关键。

这个人,是楚怀王熊心!

就如党政激烈之时,也是帝权强盛之时一般。只要上位者不太笨,有点政治天分,那么便能在手下对抗之中获取更加好的驭下之术。

显然,楚怀王刻意制作的宋义和项氏对抗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如果

如果接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