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杂学势起 (第1/3页)

蔡吉并不知晓鲁肃正在担心东莱兴起的杂学会和传统儒学起冲突。不过就算知道了她也不会太过在意。在蔡吉看来儒学是个讲究入世的学派, 入世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内圣外王"四个字。为了达成此目的儒学不会介意去融合其他学派的学说。哪怕是在后世遇上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儒家学者依旧立志融合中西哲学,以建立新儒学。

所以蔡吉自信只要她足够强大,儒家非但不会排斥杂学,反倒是会去主动融合杂学。而作为一个穿越者她所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适合科学发展壮大的环境,并将自己的所知所学流传下去。正如此刻的蔡吉就在书房之中仔细回想着上一世学过的知识。

从力的三要素到密度、压强,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到混合物、氧化物......这些知识点在后世固然仅有初中水准,可每一个定律、公式和概念都需要配上严谨的推导与证明,以及相应的试验,方能令物理和化学以学说的姿态被这个时代的学者所接受。可蔡吉上一世终究是文科生出身,这一世又心系天下公务繁忙。只有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她才能每天抽出一个时辰来回忆上一世学过的理化知识。所以整个回忆整理过程进展得十分缓慢。有时候碰上不知道该如何证明的定律或概念,蔡吉就只能以假设的方式交给徐岳等人去研究论证。

这种情况以化学居多。毕竟化学比较抽象,既不像物理形象分明,也不像数学脉络清晰。一个不小心化学很容易就会被人误解为法术。倒是段芝结合他的炼丹经验,规范了化学试验用语,令讲武堂的化学试验效率大大提高。只是这样一来便更是让人将化学视作了炼丹术的分支。蔡吉倒是坚信唯有坚持科普方能改变世人的偏见。不过......眼下看来自己今天怕是又卡住了。

在心中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蔡吉搁下笔伸了个懒腰,一抬头就见对面的曹丕正端端正正地坐在案牍前誊写《齐孙子》,即后世所称的《孙膑兵法》。灯光下少年的身姿挺拔而又修长,两旁高高堆起的竹简在他的笔下不紧不慢地化作了一页页薄薄的书卷。

蔡吉相信以曹丕的资质,待他誊写完所有竹简差不多就能将整部《齐孙子》给背下来了。其实蔡吉不论是在上一世还是在这一世。都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只不过她当年将精力都花费在了英语与历史上。前者让她在上一世得以进入银行工作,后者则助她在汉末挣下若大家业。现在看来若是当年能再加把劲将数理化教科书都背下来那就更完美了。

正当蔡吉在心中自嘲自己上一世没能背下整座图书馆之时,铃兰端着一壶麦茶两碟栗子饼走进了书房。蔡吉见状将食指覆上嘴唇示意铃兰不要打搅曹丕。后者立马会意地留下茶点,悄然退出了书房。

曹丕抄完兵法,就见自己面前多了一碟栗子饼。这种由板栗混合饴糖制成的胡饼香酥可口是齐侯府的名点,此刻正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只听"咕噜"一声,年轻的肉体发出了诚实的声音,令少年的面颊迅速飞上了两抹红晕。

蔡吉见状莞尔。便将碟子又往前推了推道,"趁热吃吧。"

曹丕汗颜谢过,旋即擦干净双手取了一块栗子饼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诚然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叫,少年依旧一口一口吃得颇为斯文。那守礼严谨的样子俨然带着几分曹昂的影子。

一想起曹昂。蔡吉的心中便泛起了一丝淡淡的涟漪。就两个月前许都传来消息,已升任为右将军的曹昂最终在曹操的安排下娶妻成婚。女方是泰山羊氏之女,而非之前一直流传的前太傅马日磾孙女。而前者家族的实力远大于后者。须知泰山羊氏在历史上乃是汉魏名门士族之家,几乎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其中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西晋开国元勋羊祜,羊叔子。正是此人遗策灭吴,助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所以哪怕那个女孩只是羊家的偏支,这桩婚事对曹操来说依旧是有利的。

不过在蔡吉看来,以曹操目前的名声。曹昂还能与这等名门联姻,多半还是丁夫人暗中活动后的结果。毕竟历史上曹操几个儿子的嫡妻就属曹植的原配崔氏还算出身世家名门,其他几人出身都不显赫。也难怪曹操的孙媳妇毛皇后会讥讽说,"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毛后虽然因此被废,但她的这句话却道出了历史上儒家对曹氏一族的不满态度。

须知儒家素来重视婚姻之事,有所谓"正家而天下定"的说法。对于统治者的婚姻。不仅体现在一系列的繁文缛节上,更重要的是强调以德立后的原则。而如今曹羊联姻,符合了儒家的价值观,满足了曹操的切身利益,那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