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诵》返淖〈Γ��硕�傥牡亩ㄇ��岛妹魅找辉缍�ニ�依�吡桨宥�垢��峁��切》范�ざ�脑偃�啡稀�

木艾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能使人如此激动的大生意,心里疑惑,细问之下才知道原因,这做豆腐的手艺还是小贩儿的祖辈们传下来的,但是吃法却没有跟着传下来,平日里,酒楼和富人家偶尔会买两块用肉汤炖着吃,而贫民百姓又嫌八文一块太贵,只在冬天没有青菜,又需要待客时才会买上一块,捣碎浇上酱油吃。所以,他们一家卖了多少年豆腐,也从没有接过一次两板儿七十二块豆腐的大生意。

木艾简直要对这个时空在吃食方面的笨拙,大叹三声了。如果李奶奶讲的那个传说是真的,那么天神就不只拿去了大部分物种,也拿去了百姓们脑子里对于吃食的创造力,怪不得刚才在酒楼只一个现场浇汁儿鱼,就把那么多人唬住了。以后如果她也开个酒楼,把现代那些家常菜摆出来,就绝对会被食客把门槛踩烂。木艾收回这些心思,笑着对小贩点点头,说定明早去取豆腐,也就转身走了。她还记得今日要办的一个重要事情—买书。

正文 第九章 亲人

PS:因为一会儿有事外出,所以今日早更新版小时,来看书的朋友们如果有闲暇,给红酒留句话啊,红酒有些没信心发下去了,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朋友们亮亮嗓子啊!

找了一个门面最大的书铺,她进去好似随意的拿起一本书,实际上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细细摩挲手里的纸张,虽然外表有点微微发黄,但是柔韧性、光滑度都很好,待打开书页扫了两眼,木艾悬着的心落了地,还好,是繁体字,她不必经受从头儿学认字的痛苦了。

她当年考取的艺术大学,分数高,学费高,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除了本专业的绘画之外,还可以选修很多科目加学分,她当时选中的就有一门是书法,古贴临摹多了,繁体字也认识个大概。

去了最大的烦恼,木艾就开始悠闲的在店铺里随意翻看,进门处显眼的位置摆放着的书籍大部分和中国古代差不多,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但是瞄了两眼诗词集子,却是类似于汉朝时期的赋的格式,完全没有唐宋时期的七言、五言那样的简洁。她只略略看了几篇就觉得冗长啰嗦,反正又不打算考科举,也就放下了。抬头喊了一声“老板”,却发现老板似乎不在,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计坐在柜台边上打瞌睡,勉强睁眼看见有客上门,连忙小跑儿过来招呼。木艾请他帮忙挑了十几本历史、游记、律法和识字启蒙这些方面的书,又选了两套文房四宝共装了一大包,算完帐一共付了快三十两银,这让木艾想起了以前在现代时,社会上关于教育费用的问题,越讨论费用反倒越高,供一个孩子读完大学,普通人家就已经被掏光了家底儿,底子稍微薄些的,还要负债几万,可谓望而生畏,她旅游路上就曾碰到一个从大学里自动退学去外地打工的,原因就是为了赚钱还外债,赚钱给操劳累倒的母亲治病,让人又是心酸又是无奈。如今看起来,穷人读不起书,这个现实在哪里都存在啊。如果自己不是卖了天价香米,只靠着和李奶奶、栓栓一起种田,恐怕一辈子都攒不出这些书钱。摇摇头,撇开心里的嘲讽,出门再次找个人少无人注意的角落,瞬间把东西都扔进戒指里。

粗略算算,东西也都添置的差不多了,木艾就回了客栈,让趴在窗前望眼欲穿的二牛实实在在放下了心。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两个人雇了辆马车,去那卖豆腐的小贩家,多付了二百文,连木板儿一起买下拉走,左拐右拐的胡同里木艾顺手收了豆腐,等出了南城门,换了牛车,一路向家里赶去。路上并没有像木艾担心的那样出现抢劫之类,顺顺利利的在午后赶到了村头儿。远远就瞧见栓栓在那棵大柳树底下伸头张望,木艾心里突然就很酸涩,自从奶奶去世后,多少年了,她从来就没再奢望过,会有人盼望她回家,会有人在门口张望等她。

挥手开心的喊着,“栓栓,姐姐回来了,给你买好吃的了。”

小丫头兴奋的迎头跑过来,腿脚也利索,没用二牛停车,就一蹦高儿跳到车上,腻在木艾怀里,小脸儿上一副想问又不好意思问的样子,让木艾很想逗逗她,就是抱着她不开口说,也不动手给她拿吃的。栓栓偷眼看她脸上笑的开心,知道木姐姐是拿她玩笑,不依的在她怀里扭来扭去,可爱的样子逗得木艾忍不住笑出声来,转身拿了一大包在街边买的炸面鱼,递到她手里,小丫头立刻就跳下车,去找她的小伙伴们分享了。惹得木艾在后面喊她,“栓栓,早点回家来。”

不一会儿,到了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