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然而,他们的自大最终还是在一个月的等待中慢慢被消磨了——

这并不是说没有人拿着他们用来当“和平建国参加证”的传单来报名了,而是那些来报名的,全部都是那些原本就活得混不吝的泥腿子,其中一个他们想要等来的铁血军战士和产军战士都没有。

“八嘎!”

提议并亲手组织了这次心理战的本田大佐,前不久才在日军屡次受挫的情况下,带着人占领了华夏的厦门。原本因为占下厦门太过容易,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组织的特意用来对付铁血军和产军的心理战结果,就像是一个巴掌似的,硬生生的扇在了他的脸上。

“砰!”地一声把拳头重重捶在桌面上,本田沉着气思考了一会儿后,正想找人商量着想出些补救的方法来挽回自己的在天皇那和其他大佐那的颜面,便看见有人来通报道——

“大佐,德国已经正式制定出了剥夺犹太人的尊严和权利措施,有关于厦门今天登陆的那些犹太人,我们这次也是照样允许他们登陆吗?”

如果依旧接收的话,这也就意味着日本有可能要承受来自德国的不满。

本田瞬间沉默了下来,一下子也顾不得自己的面子和对华夏军人继续招揽的问题,首先便打电话到了国内,致电天皇询问意见。

与之同时,张腾飞也同样从上海致电到了武汉,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而彼时,锦颐也同样沉默了。

来自后世,锦颐仍旧记得自己在后世之中听到的更多的,是有关于犹太人亲华,甚至在逃往华夏的时候,犹太人与华人结合后留下了许多后裔的内容。

但等到真正置身于这个年代的时候,锦颐才发现,在华夏抗战期间,有两个恰恰与后世之人所了解的真相相反的情况——

一是在抗战的前期,世界各国内,反而是纳粹德国曾慷慨援助华夏抗日。这当然与秦非正曾送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前往苏联和德国的军校学习分不开,在抗战初期,虽然铁血军本身是没有得到过德国的帮助的,但作为华夏正统军的民军,却是实实在在有着德国特派员亲自指导武装的军队的。

甚至偶尔在没有同鬼子打仗的时候,锦颐都有想过,也许真的是由国民政府领导的华夏,被德国认定了是扶不起的,历史上的德国才转而和日本达成了结盟。

第二个情况则是,在德国人开始驱逐犹太人的时候,与其说是华夏人收留了犹太人,倒不如说是日本人收留了犹太人。虽然犹太人是逃往了华夏,但在西方各国、乃至华夏都因为德国而“限犹”的时候,是日本人让犹太人进入了自己的国家和在华的租界。

哪怕在她看来,鬼子看重的其实不过是犹太富商的资金,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华夏人,犹太人确实是同日本人更加亲近。

“现在国际上对德国水晶之夜是个什么看法?”

张腾飞似乎料到了她会问这个问题,当即便答道:“美国撤回了驻德大使,各国政府虽然都选择了与德国断交来抗议,但碍于德国的实力,似乎并没有撤回原先的‘限犹’指令。”

看来,这就是二战爆发的前奏了。

“允许犹太人过境,但他们要是停留的话,就把他们带去厦门,或者其他地方的日租界吧。”

锦颐思考了半晌,最终选了一个既能给犹太人留条活路,又无损于华夏的折中法子。

不管德国是不是对民军予以过援手,端在锦颐看来,肆意侵略其他国家的纳粹德国和小日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就如同华人十分无辜一样,她当然愿意给同样无辜的犹太人一条活路。

但此时二战毕竟是还没有爆发,华夏没有必要在自己都无暇顾及的时候去做那个出头鸟。反正日本不是从来对犹太的难民来者不拒吗?那么她便亲自把这些犹太人送到日本人的保护范围里。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华日和犹太人的关系埋了个小伏笔~

另外,有关二战,国际上的大事会稍稍提及,但当然还是会以国内情形为主~

至于国内的抗战,当然会比历史更早结束。至于抗战结束以后,要不要加入其它有关女主领着铁血军和别的国家的“正义之战”,那就到时候再看了~

谢谢陈二十一扔了5个地雷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把偷渡到上海的四千多犹太人运送到厦门以后,鬼子的人虽说接纳了那些犹太人; 并特意为其以及其他那些直接来到厦门的犹太人搭建了五处难民营; 但要说起日本真正公开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