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他知道她一定会来,他在等她。

他不是不辞而别,而是不知该去哪里向她辞行。

但他知道,她一定会来。

比起沈家佛堂,这间禅房简朴了许多,也寂静了许多。

俗家,再静寂的地方也是有尘世喧嚣的。

尘世的人或许听不到,但空门人都听得清楚。

娉婷走进这间禅房时,寂清正盘坐在案边抄写经文。

和在沈府经堂里一样清寂如水。

置身在静寂里,娉婷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小了下来,“你为什么要离开沈家?”

寂清把手中那个字认认真真地写完,不紧不慢地把笔放到笔架上,才抬起头来看向站在门口的娉婷。

寂清没有立即回答娉婷的问题,只是伸手指了指对面的位子。

不知道为什么,娉婷在寂清对面蒲团上坐下的一瞬突然感觉到,他是属于这里的。

他是沈府的客人,就像她是这里的客人一样。

他可以把沈府佛堂当做栖身之处,但俗家终究不是他的家。

他只是俗家的一个过客。

无论她留他多久,他终归是要回到这里的。

尘归尘,佛归佛。

所以,话再说出来就变了样子。

“你你为什么要当和尚啊?”

寂清带着佛一样超脱安详的微笑静静看着娉婷,“寺院就像是医馆,是替人解除痛苦的地方。和尚和大夫一样,都是救人的,只不过大夫医治人身,和尚医治人心。”

娉婷浅浅蹙着娥眉,微垂着目光。

从她走进这禅房那刻就注定了这不是一场对去留的辩论,而是他与她的告别。

没来到这里前她觉得他是适合沈家那个最宁静的地方的,进了真正的佛门才明白,这里与他才是相得益彰的。

他就像是这里的王,举手投足间就主宰着这里的一切。

她再没有理由与他辩驳。

“你会一直在这里吗?”

寂清摇了摇头,“我知道你会来,你来过,我就要走了。”

娉婷诧异地看着他,“你要去哪?”

寂清轻轻捻着佛珠,“去佛法所在之处。”

娉婷一惊,她知道佛教的发源地,也听说过那部让唐朝和尚玄奘名垂青史的《大唐西域记》,“你要去印度?”

寂清微笑着摇摇头,“佛法不在一处,而在处处。”

看着娉婷满面疑惑,寂清道:“子轩施主曾问过贫僧一个问题,若佛未成佛,我会做什么。”

佛未成佛,也就没有佛教这一说。

没有佛教,就没有和尚这样一群人。

没有和尚,他就不能当和尚。

如果不当和尚,他会成为什么人?

娉婷觉得,子轩的问题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可寂清却道:“若佛未成佛,我依然是我。”

娉婷摇摇头,好像寂清今天说的话格外难懂。

寂清道:“世上或可没有佛身,但一定会有佛法。佛法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有万物就有佛法,万物中有我,我在即万物在,万物在即佛法在。拜佛拜的是佛陀,而念佛却是诵念佛陀传授于世人的佛法,佛陀若不在,佛法仍在,我或无法拜佛,但仍会念佛。这就是我对子轩施主问题的回答。”

寂清的话娉婷仍没有听懂多少,但有一点她是知道的,那就是不管怎么样他都会把这和尚做下去。

“那”娉婷道,“那也不用走啊,这里是寺院,难道还不能念佛吗?”

寂清轻轻摇头,“空门中的佛法就像是晦涩的医书,就算倒背如流也未必能去救人。佛法既是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当走入天地间觅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才是最精深佛法。”

娉婷轻抿嘴唇,她不懂什么佛法,她只是清楚地知道,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相对了。

低头看到自己左腕露出的佛珠,娉婷想起了些什么,撩起衣袖把佛珠解了下来。“你说这个可以保人平安的,我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了,你既然要出远门,那这个还是留给你吧。”说着把佛珠递到寂清面前。

是希望他平安,还是怕睹物思人,娉婷自己也分不清。

寂清没伸手去接,低声念了句“阿弥陀佛”,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红尘里世事难料,万勿轻心。”

娉婷仍没有收起佛珠,寂清伸手接过,却用另一只手轻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